“其他人过年都忙着团圆,而俺们是忙着挣钱。”春节期间,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木盂子管委会仙人洞村采访时,反季山野菜种植户林国山和家人们一边忙着给刚上市的反季刺嫩芽装箱、称重、打包装,一边对记者说。已经有30多年种植反季山野菜经验的林国山告诉记者,今年他继续打“反季销售牌”,巧抓时间差,让反季山野菜在春节前上市,一直卖到农历正月十五,这40多天就能增收2万多元。

  仙人洞村因盛产反季山野菜而远近闻名。说起该村发展山野菜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该村村民们在秋收过后都在琢磨发展一些致富产业。因山野菜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深受百姓喜爱,于是村民便把当时当柴烧的刺嫩芽杆从山上砍回来,利用温室环境种植并获得了成功。从此,该村便走上了这条致富路。

  为了壮大此项产业,让其走上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道路,木盂子管委会还帮助仙人洞村建设了反季山野菜设施基地, 以种植反季刺嫩芽、大叶芹、刺五加、大耳毛等山野菜为主,同时申请注册了反季山野菜商标,成立“山野菜协会基地”,并通过“协会+农户”的形式将有意愿的村民组织起来,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

  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成果,仙人洞村村民们更是干劲十足。镇、管委会多次组织种植户外出学习种植技术,积累种植经验,并帮助他们协调小额贷款,打开销售市场。如今,该村已把这项产业发展成为集培育、包装、运输于一体的成熟产业链,把绿色山野菜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反季山野菜不仅成为了春节期间百姓餐桌上的“宠儿”,还成为了仙人洞村村民的“增收致富菜”。不仅如此,在仙人洞村的带动下,木盂子管委会地区其他村也发展起了这项产业。截至目前,木盂子管委会共发展反季山野菜大棚12座,反季山野菜年产量达12吨,可实现产值80多万元。

  本报记者 马兰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