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围绕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紧紧围绕“精”“优”“特”农产品品牌建设,在做强特色农业、推进产业融合、拓宽增收渠道等方面精耕细作、真抓实干,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激励表彰,完成重点试点示范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产业融合促发展 特色农业硕果丰
全市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4万亩,优质米产量4.6万吨,绒山羊存栏18.17万只,冷水鱼年产量2000吨;发展以林下参(山野菜)为主的林下药材基地2.05万亩。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野山参)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中药材)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连山关刺五加、桓仁鑫桓大米分别被评为辽宁区域公用品牌和辽宁知名农产品品牌。成功举办“桓仁山参”品牌(广州)发布会和中国山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桓仁山参”纳入农业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组织36家农事企业、200多种名特优新产品参加省农博会,现场签约1320万元。
全年共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项目29个、总投资35.5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户,营业收入81.79亿元,同比增长38.7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辽宁龙参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晋升第18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30家,销售收入56.5亿元,带动农户8.68万户,带动就业1.13万人。完成桓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十五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6.85亿元。桓仁县成为全省唯一获批全国中药材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桓仁县还获得“全国小产区大米试验示范县”称号,6家米庄被认定为“全国小产区大米试验示范基地”。桓仁大榛子纳入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桓仁东北参茸农产品城、本溪县国秀中药材种植公司获批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本溪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桓仁县普乐堡镇老漫子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典型样本。
乡村治理显成效 人居环境绽新颜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全市共清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垃圾废弃物24.8万吨、“三堆”2.3万个;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实现日产日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2公里,维修改造110.1公里、桥梁8座,建设村内道路314公里;完成农村供水工程3项、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程41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建设水利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工程项目17个;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9%。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乡镇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10家,覆盖率达到43.5%;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基行动,建强3家乡镇卫生院、57家村卫生室,每个县区有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涌现本溪县田师付“枫桥式人民法庭”、溪湖区彩屯街道“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桓仁县黑沟乡“五位一体”村民评理说事点等基层先进典型。全市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违法犯罪行为,创建零刑案乡镇、零发案村,行政村实现农村“雪亮工程”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市推广运用清单制行政村达到93.75%,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个,本溪县中河村、平山区河东村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本溪县小市镇同江峪村、草河掌镇草河掌村及桓仁县雅河朝鲜族乡成功申报乡村振兴示范带。小市镇柜子石村等35个行政村成功创建辽宁省美丽宜居村。本溪县草河掌镇、连山关镇、桓仁县普乐堡镇被认定为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本溪县胡堡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本溪县小市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增收渠道多元化 农民致富谋新路
为了让村民就近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市委、市政府深挖重大工程及乡村建设项目促进就业能效,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安置帮扶脱贫人口112人。建设农村创业孵化基地8个,入驻经营实体171个,带动就业547人。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数据库,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人。新增县以上示范经营主体32个,扎实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全年累计超20万亩次。集体资源资产公开交易项目成交327个,成交金额2652.2万元,溢价率11.56%。全市288个村级财务全部纳入“三资”平台实现有效监管。
全市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3个,对本溪县2家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本溪县、桓仁县实现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全覆盖,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个,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有效提升。举办全市“第三届电商直播节”展示并销售60多个品类、200多种产品。深入推进交、邮、快合作,客车带邮带货建制村覆盖率、城乡客运一体化考核5A级达标率、客运站亭乡镇覆盖率和村通客车率均达100%。乡镇银行业、乡镇保险、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通过网银转账支付近3亿元。
本报记者 于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