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暖意渐浓,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荒甸村草莓温室大棚内,一颗颗鲜红的草莓缀满枝蔓,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种植户刘洋一边忙着采摘草莓一边对记者说:“我的3个草莓大棚从去年10月开始下果,一直能卖到今年6月,可增收10余万元。”在雅河乡,和刘洋一样发展草莓产业的村民有500多户,他们建起了800多个温室大棚,从去年一直忙到今年。预计到今年6月末,全乡可销售草莓6000余吨,实现销售额超2亿元。

  雅河乡是远近闻名的反季草莓生产基地,小小草莓为何能在这里发展得风生水起?这离不开乡党委和政府的“领航掌舵”。 雅河乡党委、政府把发展草莓产业作为推动百姓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该乡确立了打造“绿色草莓之乡”目标,规划荒甸、董船营、米仓沟3个村为发展草莓产业重点村,多次邀请省农科院和市农业部门专家前来为产业发展“问诊把脉”,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草莓大棚,实地查看,现场指导,力保种植户稳产增收。同时,还与丹东、山东等地的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洽谈,并达成合作共识,让草莓走出家乡,走向全国,为全乡草莓产业走上深加工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村截至目前已经发展草莓种植户100余户,建起草莓大棚200多个,预计今年可增收2000多万元。”据董船营村党支部书记宋修会介绍,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成立了董船营村草莓协会,每年都会组织种植户到沈阳、丹东、铁岭等地学习新技术,在不断提升草莓种植技术的同时,推动草莓产量不断提高。

  为帮助当地村民将这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雅河乡以支部和党员大户为引领,对全乡的草莓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组织、规范管理,在引进品种、技术管理、采购销售等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增强了产业实力。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扶持资金,让更多村民加入到发展草莓产业的行列中。

  “我们采用‘冷冻苗’这种新的种植技术,让草莓在每年10到11月间就开始下果、提早上市,错开反季草莓成熟高峰期,每斤最高可以卖到80多元。”荒甸村草莓合作社社长曲卫来对记者说。如今,该合作社成员已经发展到168户。今年,荒甸村300多户草莓种植户通过采用“冷冻苗”技术,预计可增收3000多万元。

  为了做精做细这项重点产业,雅河乡引导种植户巧打“反季牌”,巧用“冷冻苗”技术,在每年春季开始培育草莓苗,在草莓苗达到一定标准后对其进行冷冻保存,9月份再把苗移入到大棚内,让草莓提早成熟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提升产品价值。“接下来,我们准备建设草莓包装厂和冷链加工厂,打造雅河草莓品牌,推进产业再升级,赋能乡村振兴。”雅河乡副乡长车向明说。

  本报记者 马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