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zc.jpg

借助山林,富了村民。通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食用菌,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大甸子村走上了生态“富民路”。

盛夏时节,一场阵雨过后,村民于海君和工人们在他的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内又开始了木耳采收工作。他们穿梭在天然落叶松林间,从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袋上,将大小标准、肥嫩的木耳采摘、筛选、装袋,然后发往全国各地。“在木耳还没成熟的时候,顾客就已经开始预定了,我这1亩多地每年都能增收10余万元。”于海君笑着对记者说。

大甸子村位于桓仁县西部,这里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源洁净,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食用菌生长。起初,村民们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木耳,后来他们不断探索在林下空间种植,经过研究和探索发现,山上天然的落叶松林里土壤更加肥沃,而且通风良好,又遮阳避光,于是便在天然落叶松林中培育起了林下木耳。这样不但能节省下来土地种植农作物,而且在林下生长出的木耳又大又肥嫩,品质可以和野生木耳一较高下,价格也提高了一倍。就这样,村民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走上了一条不出村就能增收的致富路。

随着该村林下木耳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镇、村两级政府把发展林下木耳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鼓励和扶持种植户。镇、村两级政府多次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培植木耳的经验,定期聘请县农技专家到村里讲解林下木耳新型种植技术,有效提升了该村林下木耳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村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创新中发现了发展食用菌的更多可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发现废弃了的木耳菌袋可以再用来培育其他食用菌。于是,村党总支书记刘喜杰便带头用废弃的木耳菌袋种植了5000袋元蘑,当年竟为她带来1万元的收入。此后,在她的带领下,村民又把废弃的木耳菌袋集中起来培育元蘑、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做到了变废为宝再生钱。为了让产出的食用菌品质更好,几户村民还引来山上的山泉水,利用喷灌技术对木耳进行浇水。“当落叶松林里的阳光达到30%的时候,我们就要利用喷灌设备对食用菌进行浇水,这样食用菌就不会因为缺水而影响生长。”村民于海君说。

如今,经过不断发展和创新,大甸子村原生态、高质量的林下食用菌逐渐打响名号,每年产品一上市就热销,不仅走进了北京、上海等城市,而且还远销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截至目前,大甸子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村民有20多户,年生产食用菌50多万袋,年产值达200多万元。本报记者 马兰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