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五谷归仓。近日,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北甸子乡大牛沟村看到,朝阳之下,连片的葡萄大棚轮廓清晰,虽然今年新结的葡萄已全部摘完,但是仍有村民在大棚里忙活。“就跟人工作后要休息一样,收获后的葡萄地藤也要马上剪枝、施肥调养,明年才有更好的收成。”正在葡萄地里忙着剪枝的村民于在波说。

看到记者进门,于在波热情地打着招呼,“这是俺们家棚里的‘阳光玫瑰’,酸甜中带着玫瑰清香,特别受欢迎。” 他自豪地说:“今年俺们家种了两亩‘阳光玫瑰’,每斤的价格要比其他品种高出两三倍呢。”于在波告诉记者,葡萄的销路不愁,这两年村里游客很多,光靠现场采摘就卖了不少。

如今,葡萄产业是大牛沟村村民甜蜜生活的重要支柱,种植葡萄让家家户户盖起了大瓦房,开起了小轿车,有了固定存款。“我们村能有今天的面貌,全靠葡萄……”葡萄致富带头人毛忠军笑着说。别看今天的大牛沟村远近闻名,20多年前却是全乡最穷的村子之一,于在波和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只得背井离乡打工谋生。直到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毛忠军从外地返乡开始葡萄种植试验。听到消息的村民们踟蹰不定,有人兴奋,有人犹豫和担心,还有的人在得知每亩地投入高达5000元时,甚至把挖好的沟渠又填了回去。“我思考再三,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去做。”于在波感慨地说。在家人劝他别大胆冒险时,于在波还是坚持把在外辛苦打工积攒的一万块钱投到葡萄地里。

“2010年春天看到葡萄树开花,非常激动。”“6月见果,满怀期待。”“9月摘果,当年就把成本收回来了!”……于在波兴奋地讲述着多年前种葡萄的每一个节点,仿佛都是发生在前不久的故事。葡萄试种成功彻底点燃了村民们希望,坚定了村民们发展葡萄产业的决心。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构建“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模式,科技特派员定期深入大棚指导……多方努力下,大牛沟村的葡萄产业渐入佳境。最近几年,政府部门持续加大基础设施补贴力度,葡萄棚从木制的低矮小棚换成了钢造的宽敞大棚, 刮风下雨也能安枕无忧。

“价格持续下跌、品牌不够响亮。”毛忠军坦言早些年村子里葡萄产业存在的不足。为此,大牛沟村积极引入新品种,并紧紧依托科技特派员提升种植管理水平。该村200多亩葡萄地,最近两年更新品种的有30亩。

来到储藏葡萄的气调库,记者摘下一颗阳光玫瑰葡萄品尝,发觉品质真不同于市场里的普通品种,酸甜的口感中夹带着玫瑰的天然清香,让人忍不住想多尝几颗。毛忠军告诉记者,再过几天,葡萄就会被村民们打包成礼盒装,进入城市里的各大商超,成为大家走亲访友时的最佳伴手礼。

小小的大牛沟村全年都围着葡萄忙个不停。告别时,于在波热情地把记者送出家门,明媚的阳光洒在不远处的大棚上,剪枝后的葡萄藤逐渐沉沉地睡去,静待新一年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