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武佳音】 时入初冬,辽东大地“万木归一色”。但在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的群山中,清冽的冷水养殖池内金鳞跃动,广袤的经济林中管护工人时而唱出的一声劳动号子又为这美丽的冬日山景画卷增添了一笔灵动的色彩。冬日里的本溪县山野大地在蛰伏中积蓄着力量,也孕育着无限生机。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农林产业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地处山区的本溪县是林业大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县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已基本形成。其中,中部与东部的林业产业密集区重点培育森林绿色食品和药材基地,构建起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林业产业为依托、森林旅游为纽带的高功能林业产业经济体系。北部山区则形成干坚果经济林核心区,大力发展红松、榛子、核桃楸基地,不断扩大干坚果的种植规模。南部地区打造复合型林业经济区,刺五加等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有林下中药材面积35.47万亩、山野菜26.46万亩、干坚果经济林78.7万亩、林下木耳0.1万亩。“本溪林下参”“本溪辽五味”“草河口红松籽”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获批,进一步提升了该县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林业产业硕果累累的同时,丰富优质的冷泉水资源也为本溪县发展冷水鱼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全县养殖虹鳟、金鳟鱼的农户已有30余户,以虹鳟鱼良种场为龙头,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冷水鱼养殖业,为全县生态产业增添跃动之姿。

在特色农业方面,本溪县的小杂粮产业在武兴农牧场的带动下,品牌优势日益凸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千斤谷”小米和“老红根”小米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植,使得订单农业蓬勃发展,村民粮食种植收入稳步攀升。目前,全县已发展杂粮生产基地3000亩,优质小米生产面积2000亩。其中“老红根”小米更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农业遗产保护目录。同时,县委、县政府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展,不断扩大中药材、食用菌、干坚果等基地规模,支持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认证,全力打造辽东绿色农产品基地。

打好绿色牌,吃上生态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本溪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特色农林产业为突破口,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林产品附加值,全县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更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