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没少买呀!”

“过年孩子都回来,不得多买点呐……”

尽管腊月里的室外滴水成冰,但买卖双方的热情把大集烘托得暖融融、热辣辣的。

一进腊月里,家家户户赶大集。春节临近,我市各农村的集市逐渐升温。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一,“百年古集”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大集正热闹。肉鱼蔬果、五金百货、服装日用、农具劳保、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货物摆在店门口,村民们纷纷前来采购置办过年的一应之需。一早就出来赶集的村民刘文东和老伴儿此时手拉着的“购物小车”里已经塞得满满当当。六个猪蹄、两条“多宝鱼”、二十斤五花肉……农村年夜饭的餐桌“主角”逐渐买齐。“今天赶集主要是为了买猪蹄,咱东北人一直就有这个讲究,过年吃猪蹄,来年好‘挠钱’。”刘大爷高兴地说。赶集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彼此的打算,尽情享受着当下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憧憬着来年田丰园满的万里春光。

桓仁满族自治县乡下大集也吸引了置办各种年货的村民们,其中普乐堡镇梨树村的刘宝珍正要去镇上大集购物。“虽然现在流行网购,但临近春节,俺们还是乐意逛乡镇年货大集,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年货仪式感。”刘宝珍笑着说。“俺们大集上的年货种类越来越丰富,俺们的收益也翻了好几倍,在城里买了楼房,轿车也更换了三台,感觉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商户李吉庆自豪地说,乡村大集为很多商户提供了增加收益、改善生活的机会。

跟两县赶集的热闹相比,明山区城乡接合部大集的火热程度也不遑多让,市民们一路吃吃喝喝、一路买买买……站在程家大集小吃摊前等待热腾腾糕点出炉的市民鲍金玉说:“如今这大集可太热闹了,一下子勾起了小时候跟着妈妈赶大集办年货的回忆,平时也不去菜市场,好久没感受过这么有烟火气的场景,逛一趟感觉生活都更有滋味了,真让人暖心。” 卧龙大集老五鱼铺的老板娘王晓君一边忙碌一边说:“我们是带着商品来‘赶集’卖货,早早就来摆货、理货,快过年了争取多卖点儿。平时销量最好的是刀鱼,逢年过节了晶鱼、鲈鱼和鱿鱼这些都受老百姓欢迎。”市民张丽满脸笑意,在卧龙大集干货摊位前精心挑选着各类坚果,一边挑一边念叨:“过年家里来客人,这些坚果可少不了,孩子们都爱吃呢。”她的眼神里满是对阖家团聚时刻的期待。

走在石桥子大集,赶集的市民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不断,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声音或粗犷或尖细,“刚出锅的热包子嘞!”“自家笨鸡蛋,便宜卖啦”,每一声都充满了热情和期盼。

此刻,赶大集不仅是购物的一种方式,更是乡情汇聚、年味氤氲的温暖港湾。

本报记者 武佳音 于佳钰 佟彤 肖乙瑾 摄影 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