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山城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浓。随着“春节消费档”进入倒计时,多个行业进入一年中的“超卖”时间。日前,记者来到消费市场第一线,采访多位经营者,感受他们的“累并快乐着”。

春节餐桌的“大河味道”

1月10日凌晨4点,室外温度零下18度,大河市场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商户老高在这里经营蔬菜生意已经有30个年头。每天零点到店,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在他的卖场里,有菠菜、香菜、土豆、胡萝卜、芹菜等品种十几样,都是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蔬菜。老高说,从去年入秋开始,像土豆、萝卜、白菜这样的“走量菜”就开始大量存贮,为入冬及春节销售做准备。上午9点,终于歇下来的老高坐在火炉前告诉记者,今天卖出土豆3500公斤、芹菜2000公斤,比平常销售增加了3成。

据悉,目前大河市场已储备大米560吨、面粉590吨、猪肉10吨、蔬菜120吨、水果4吨,每天批发销量占到全市主要农副产品销量的一半左右。无论是像老高这样的经营户,还是大河市场的管理方,都在为全市人民的春节餐桌忙碌着。

品尝甜蜜水果时别忘了理货员

在辽宁华联商厦有限公司永丰中心店的水果卖场,理货员邓影一直在不停地理货、搬货。无论是早班还是晚班,每天工作8小时,她的脚步几乎一刻没有停止过。“春节前是一年当中最忙的一段时间,一箱水果上架,没一会儿就卖光了,要不停地补货,确保每一个货架上都有新鲜丰富的果品。”虽然没有精准计算过,但邓影搬运的果箱平均每箱在15到25公斤左右,每天至少要搬运50箱。在华联工作17年的邓影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除夕给家人做一顿团圆饭,但除夕下午3点才能下班的她,只能把这个愿望一次次地留给“明年”。

创业不分年龄开心就好

在泉涌街的一栋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仿真花手工作坊的经营者马大姐。白色的飞燕草、红色的康乃馨、黄色的小雏菊……一串串、一束束,摆满了工作台。“我刚刚在人社部门组织的‘春风行动’招聘会上与五六个姐妹完成签约,她们对我的手工绢花制作很感兴趣。”马大姐的手工绢花操作简单、时间灵活、按件计酬,在自家就可以完成,只要按照时间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订单就可以。“别看我的作坊很小,其实我有70多个姐妹在帮我完成订单,因为她们都是在家里制作,我的作坊是为外埠企业做代工,产品发往欧洲。”马大姐说,创业不分年龄,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增加家里的收入,就是她过年最开心的事。

新的一年延续“四轮驱动”

在唐家路吉利汽车(本溪鑫荣)4s店,总经理孙博正在与厂家联系,丰富畅销车型,为迎接今年第二轮购车高潮做好准备。“去年是国家推出‘两新’政策的第一年,有一部分刚性需求的消费者已经出手,吃到了第一块‘蛋糕’,但购车意愿的释放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今年优惠政策的出台,这份意愿还会延续。”孙博告诉记者,受置换补贴的拉动,公司2024年销量比2023年提高了40%,而今年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再结合新一轮优惠政策的叠加,公司还将迎来新的消费高潮。

据悉,去年我市汽车销售在优惠政策的带动下,累计置换汽车1517台,报废汽车2006台,两项发放补贴资金4846.9万元,拉动汽车销售额实现4.2亿元。今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四轮驱动”必将延续爆发力,汽车销售还将成为消费领域的“销冠”。

本报记者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