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梅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愤而去职。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当时的一些东北军高级将领,不但没有率部奋勇抵抗,反而屈膝求降。邓铁梅气愤地说:“如斯将领,如斯军队,人民能有何希望!”可是,尽管他满怀报国之情,奈何身非军职。怎么办?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回家乡本溪县组织民众,训练民团。

铁梅和好友东北军下级军官云海清(字子林)拜访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向他详陈了自己的想法。黄显声沉思了一会儿,对邓铁梅说:“你乃一介布衣,面对外虏入侵,能有此想法,实在难能可贵。你回本溪不如回凤城,我是凤城人,知道你在凤城口碑好,又有声望,这样易于号召……”研讨既定,第二天黄显声给邓铁梅办理了一张委任状,名义是“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总司令”,并交给他旅费 1000元。得到了黄显声的支持,铁梅等人乘火车回到了凤城。

许多人都是铁梅旧契,国难当头,慨襄义举。青壮主动携械来归者,接踵而至。不到10 天,就召集到200多人,征得大枪三百余支。庄河“老刀会”侯大法师听说邓铁梅要起兵,一下子就带来会众500多人。依靠这700多人,邓铁梅在凤凰城尖山窑(今属岫岩县大营子镇)正式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邓铁梅任司令。在成立大会上,邓铁梅宣布了自卫军的纲领:“武装抗日,保卫家乡;抗日救国,保民第一;不妥协、不投降。”到 1931年12月,队伍已扩大到1500余人,下设三个大队、一个武术队、一个侦察队。至此,“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组建完成。

自卫军初建,士气旺盛,邓铁梅决定率先进攻安奉线的重镇凤凰城。在行动之前,他们对城里的日伪驻军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根据城里敌人分布情况,自卫军作了部署:以第二大队和武术大队(大刀队)为进攻主力,兵分三路:第一路由邓铁梅亲自率领,直插凤城街,包围王秧子大院日本参事官驻地,并攻击伪警察大队、日本守备队;第二路由孙耀庭指挥,负责进攻火车站;第三路由第三大队一部在凤城以南的张家堡子切断电话线,使凤城与南面的高丽门、安东车站断绝联系,另一部在凤城车站以北的四台子设下路障和埋伏,阻击从连山关、鸡冠山北来的增援之敌。第一大队作为总预备队,布防在二龙山一带。筹划既定,立即分头出发,秘密向预定地点集结。1931年12月26日22时,战斗打响,民众自卫军把凤城车站和城内的敌人分割包围,切断联系,使敌首尾不能相顾,捣毁了县衙、公安局和日本特务机关平井药房,砸开监狱,救出日伪逮捕的爱国人士。伪警察大队里的官兵,很多是邓铁梅的旧部,在夜间仓皇应战时,经义军喊话宣传,很快就放下武器。日军守备队龟缩在营房内,被打得哇哇惨叫。车站日军亦被围攻,死伤惨重。战斗持续到次日凌晨 4时,在敌人增援部队到来之前,撤出战斗,此役共击毙日伪军30余人,俘伪警察400多人,缴获机枪三挺、迫击炮两门、步枪320余支。东北民众自卫军夜袭凤凰城,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震动和反响,自卫军威名大震。

邓铁梅接受了中共南满团省委书记邹大鹏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建议,提出“不爱钱、不扰民、军民一家,抗战到底”的群众工作方针。在行军作战时,邓铁梅和战士们一样步行,从不骑马,也不许别人骑马。他对干部战士们说:“一匹马一天吃的粮食够一个人吃好几天,我们吃的粮都来自老百姓,老百姓负担本来就够重的,你再养几匹马,老乡们能负担得起吗?”有一次,从本溪归附一支抗日义勇军,他们在途中从老乡家拉来一些牲口。邓铁梅在欢迎大会上,向前来参加自卫军的战士们说:“咱们吃粮靠乡亲们支援,你们把乡亲们的牲口拉来,他们用什么种地?地种不上,拿什么来支援我们抗日?”经过教育,战士们把牲口送还了原主。

由于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自卫军不断发展壮大,战斗兵员达 1.6万人,为了规范管理,司令部下设秘书、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法等八个处,将直属部队改编为18个团(包括警卫团、骑兵团、炮兵团各一)、三个支队、一个大刀队,民众自卫军达到鼎盛。

刘 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