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遇上雨天,大人们不用下地劳作了,日子一下就变得悠闲起来了。平日里父亲和母亲总是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忙碌,好像世界上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人天生就要忙忙碌碌,如果闲下来就会有负罪感。雨天就不一样了,可以心安理得放松一回。那时我就觉得,下雨的日子是美好浪漫的。雨是上天的恩赐,雨水润泽万物,如同甘霖。而下雨的日子则是上天为农人特意安排的休息日,用来休整劳碌疲惫的身心。农耕时代,人们没有周末的概念,雨天便是“法定假期”。这种感觉成了习惯,天长日久便好似刻进了人类基因,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雨天比较闲适,有放松感。
下雨天,二叔和三叔会来我家串门。平时他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路上遇见了也只是匆匆说两句话便各自忙碌去了。雨天就不一样了,反正田里的活儿也干不了,有的是时间坐下来闲聊。父亲、二叔、三叔,坐在窗下聊天。雨下得不大,断断续续的,屋子里也能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那种声音特别好听,滴滴答答、哗哗啦啦,是一首悠闲之曲的主旋律。父亲望着玻璃窗外的雨,打开了话匣子:“这场雨下得正是时候,庄稼干渴了好久,别看雨不大,够庄稼解渴了!”父亲很爱用拟人的手法说田里的庄稼,语气里带着亲切。二叔接过父亲的话茬,说:“明天雨停了,我想种几架黄瓜。趁着下雨后土地湿润,应该正合适。”三叔接着说:“二哥,你的菜园子大,再种点别的瓜菜,比如菜瓜、甜瓜什么的,到时候我们就都有的吃了。是吧,大哥?”父亲呵呵地笑起来,话题依旧离不开这场雨:“这场雨是好雨啊……”窗外的雨,好像听懂了人们的谈话,节奏变得更加欢快。
小窗疏雨话桑麻,四季流年总关情。我家的人性格温和,父亲和叔叔们的谈话声也像窗外的雨一样,嘈嘈切切错杂弹,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那样的氛围特别好,用“温柔”这样的词形容最贴切。他们的谈话没有慷慨激昂之音,除了偶尔议论一些国家政策,大部分话题都跟农事有关。农人提到农事,总是心怀温柔,语气温和。并非生活不艰辛,并非农活不劳累,只是天降好雨让人们看到了无限希望,所以再苦再累都值得期待。一场耕种,代表着生命的孕育、成长和收获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有了雨的参与,就会变得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且雨也是漫漫生活中的“逗号”,让人们短暂停歇,规划一下未来的日子。因为雨,生活变得张弛有度,收放自如。雨天有情,岁月温柔。
父亲和叔叔们聊天的时候,母亲会忙着做点小菜,准备让他们喝点小酒。她一次次招呼我:“去院子里的小菜园割点韭菜,做个韭菜炒鸡蛋!”“再去掐一把小葱,做个葱花汤!”“看看茄子能吃了吗?摘个茄子过来!”我披着一个装尿素的编织袋,一遍遍往屋外跑。雨下得小的时候,我连袋子也不披,直接跑进雨里。小雨点密密麻麻落到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我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棵雨中的蔬菜,尽情享受着天赐甘霖。
雨天的氛围真好啊,雨声滴答,话语绵绵。不一会儿,饭菜香味开始飘满屋子。餐桌上摆上几盘小菜,亲人们临窗而坐,把酒话桑麻。那场面,真可谓有声有色,有香有味。绿意青葱,烟火微暖,小窗疏雨话桑麻。有了雨天,流年里便有了温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