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烈士陵园

本溪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6月,1988年10月31日竣工奉祀并正式对外开放,是我市最早的省、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园区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设立瞻仰区、陵墓区和景观区3个区域。

瞻仰区设烈士纪念馆展馆1座,纪念馆名由开国元帅徐向前于1987年题写,总陈展面积2400余平方米,馆藏实物共计308件。其中,属于文物级别展品103件,展馆展柜中展出66件。陵墓区主要由英名录墙、烈士墓群和纪念碑组成。英名录墙收录1652位烈士的英名,烈士墓葬群内共安葬有名烈士86位、无名烈士34位。景观区建有纪念本溪解放55周年纪念碑、主悼念广场、兵器园等纪念设施。

近年来,本溪市烈士陵园始终将维护纪念设施和弘扬红色精神放在工作首位,2024年投入资金60余万元对纪念设施整体进行维修改造,使得陵园整体环境进一步改善,能够更好地向本溪人民讲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解放和谋求人民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英勇奋斗的典型形象和光辉业绩。

本溪满族自治县烈士陵园

本溪满族自治县烈士陵园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谢家岭,始建于1948年9月,2004年和2022年分别进行整修,将原高官镇烈士陵园、连山关镇烈士陵园、草河掌镇烈士陵园、草河城镇烈士陵园合并迁移至此。整修后占地面积约3210平方米,陵园整体呈梯形,主要设有进入甬道、纪念碑、英名墙和烈士墓区。陵园入口处有陵园名称石碑一座,沿进入甬道拾级而上,广场正中央为纪念碑一座,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烈士墓区有烈士墓148座,安葬有名烈士148人、无名烈士152人,英名墙上刻有安葬烈士姓名事迹。

近年来,本溪县着眼管护工作全局,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整体进行修缮。修缮后,陵园周边树木林立,环境庄严肃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万余人次到陵园进行祭扫,大大增强了本溪县红色氛围浓度,经多年建设发展,被评为“本溪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桓仁革命烈士陵园

桓仁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北岭东坡,始建于1947年,占地面积2887平方米。由烈士纪念碑主碑、副碑、烈士墓地、风雨亭等建筑组成。主碑系大理石钢挂结构,高17米,正面镶嵌“光照千秋”四个大字。碑下四周浮雕不同时期革命斗争人物,碑之四周建有大理石护栏。主碑前面为副碑,副碑高3.6米,上刻“桓仁人民革命纪念碑碑文”500余字。陵园位于桓仁县北山公园内,沿山道缓缓而上,树木青翠,环境宜人。陵园毗邻浑江,时刻让烈士英魂感受家乡大好河山。

近年来,桓仁县坚持高标准建设维护纪念设施,2024年为统筹管理、方便祭祀,在征求烈士家属和政府同意后,将原二棚甸子革命烈士陵园、五里甸子革命烈士陵园、拐磨子革命烈士陵园、业主沟革命烈士陵园合并至此处。目前共安葬烈士215位,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万余人到现场祭扫。

桓仁抗联革命烈士陵园

桓仁抗联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管委会老秃顶子山下,著名的抗联游击根据地仙人洞村东南。1932年4月,唐聚伍将军在桓仁誓师成立辽宁抗日民众自卫军,打响了辽宁民众联合抗日第一枪。1936年3月2日,抗联一师军需部长韩震在桓仁县仙人洞村头道岭子召开会议。会议期间,会场突然被日军守备队包围。韩震组织大家突围,自己却身负重伤光荣牺牲。为纪念韩震等18位抗联烈士,桓仁县筹集资金,于2012年8月动工修建桓仁抗联烈士陵园,2014年8月竣工。该陵园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主要建有碑坊、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站在陵园抬头望去,巍峨青山是抗联烈士不屈的脊梁,跨水而过,潺潺流水是人民对烈士英魂永远的怀念。进入陵园,直面碑坊,仰望纪念碑,庄严肃穆之感顿生,整体环境大方整洁。桓仁县设专人看护,每年投入资金10余万元进行维护。

明山区烈士陵园

明山区烈士陵园位于高台子村,始建于1963年。明山区投入资金230余万元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3年7月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造,将区内零散安葬的烈士进行了集中安葬。改造后,陵园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陵园整体呈长方形,坐东朝西,依山势而建,主要设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和陵墓区,区域间由灰白色花岗岩缓步台阶相连。沿甬道而上,台阶前建有一座9.8米高的汉白玉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广场由花岗岩方砖铺就,陵墓区全部由鹅卵石铺砌,设13座单体烈士墓、3座佚名烈士墓,安葬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在解放本溪新岭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共73位。

近年来,明山区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持续投入资金,对陵园整体绿化、监控设备等进行改造升级,并设有专人管护,保证陵园环境整洁美观。每年组织、邀请社会各界群体祭扫10余次,接待访客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