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破壁·融合·创新——全市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改革实践研讨会”,系统总结历时三年探索形成的“三维一体”体育育人新模式。这项以“核心素养为锚点、课程创新为引擎、主题任务为驱动”的体育跨学科教学改革,覆盖全市4区2县12所初中5800余名学生,构建起体育与多学科深度融通的实践育人新样态。
会议深度解析体育跨学科“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破解“学科孤岛”难题的创新实践路径:在素养培育维度,市教师进修学院提出的“三维育人评价模型”被纳入《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实施意见》。改革试点的12所初中学校均结合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系统建立了“一生一档”成长档案。在课程创新维度,全市初中学校100%开设了“专项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结构化课程,平均每月增设1.2课时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市教师进修学院编写《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校本教材》,设计《破解“运动的密码”——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跨学科教学设计》等10个跨学科融合课程案例并开展试点教学。在任务驱动维度,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全市“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及研讨活动12场次,参训教师达1282人次,开发优秀课例32节,市教研员执教的体育跨学科融合课《健身健美操——“红色”组合创编》获2024年辽宁省中小学体育学科精品课,撰写的《关于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建议》被本溪市政协采纳上报辽宁省政协。
作为全国体育课程一体化试点区,本溪市体育跨学科育人改革实践成效显著:改革实施后试点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提升6.9%,优秀率提升2.3%,优良率提升8.1%。
“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育人逻辑的重构。”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体育艺术教研部副主任杨倩指出,通过建立体育跨学科融合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同课双师”集体备课,使体育教师实现从“学科教学”到“融合育人”的能力转型。目前,试点校85.6%的体育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助力我市连续两届蝉联辽宁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据悉,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正着手编制《体育跨学科教学动态评价标准》,深化体育跨学科教学标准化建设,推动体育育人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体育跨学科教学从“表层叠加”到“深度融创”的范式转型,打造“体育+学科”特色融合的育人品牌,为省级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方案提供本溪经验,推动体育跨学科教育从区域实践上升为省级范式。
本报记者 曾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