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桓仁宏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条条生产线在高速运转。截至2月底,该公司已承接2025年上半年全部订单,1——2月完成铸件生产500吨,实现订单销售额700余万元。

作为专业从事高强度铝合金铸件、碳钢铸件、合金钢铸件、精密机械加工及铸造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桓仁宏旭的绿色发展之路始于2015年。当时,公司管理者为响应国家节能环保、降耗减排、“轻量化”发展的政策要求,开始寻求绿色铸造转型发展之路。通过与日本田岛轻金属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正式启动轻金属HAC项目,开启绿色铸造“三级跳”,即2018年建成自硬性呋喃树脂砂型工艺车间,2019年完成机加工车间升级与热处理设备导入,2020年11月绿色生产线正式投产。如今,绿色发展元素已经融入桓仁宏旭绿色工厂创建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公司因此获得“辽宁省民营明星企业”称号,并于日前摘得辽宁省“绿色工厂”殊荣。

“绿色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桓仁宏旭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晨宇算了一笔生态账:通过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实现二氧化硫和粉尘零排放,二氧化碳与氮氧化物分别减排60%和50%;以风冷、空气冷代替冷却水,实现“生产零废水”;依托呋喃树脂砂型工艺,产品以轻量化、内部结构稳定、机械性能优良等优势,成功跻身一汽技术研发中心精密铸件试制单位,并为沈阳新松机器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通化石油机械、佳木斯(美国)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英国石油装备、日本田岛安检设备等高科技项目提供配件。在《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蓝图指引下,桓仁宏旭构建起覆盖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2024年生产数据显示,企业全年完成铸铁及铸钢件1980吨、铸铝件120吨,总产值达2398万元。眼下,企业研发团队正加紧推进新松180A系列工业机器人部件、远大压缩机核心组件等十余个“硬科技”项目的配套研发。

从 “黑铸造”到 “绿标杆”,桓仁宏旭用10年时间完成“绿色蝶变”。在赵晨宇看来,这座“绿色工厂”最具价值的资产,不仅是2398万元的年产值,而是在行业探明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