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欢喜岭村民正在蓝莓大棚里采摘蓝莓果。 本报记者 李龙江 摄
屋外细雨蒙蒙,欢喜岭村的“龙之韵”产业示范区的大棚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负责人刘宝军正带领工人们采摘成熟的蓝莓和草莓,准备装箱发给外地的客户。西红柿大棚内,工人们正在除草,检查果实生长情况,根据天气变化,严格把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
多年来,欢喜岭村有着深厚的西红柿种植传统,这里肥沃的土地和温暖的阳光是西红柿生长的温床,是省农经委认可的西红柿无公害生产基地,也是本溪市“菜篮子工程”的主要支撑。走进村子,便能看到一片片整齐的西红柿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欢喜岭于2009年成立西红柿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现有105名合作社社员,带动了64户农户共同发展。2015年,“欢喜岭”地理商标成功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这是对欢喜岭村西红柿品质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它朝着品牌化、商业化、网络化的方向大步迈进。村党总支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的运行模式,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党员带社员、大户带小户的结对帮带机制,为社员群众在品种引进、技术扶持、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帮带服务,让党组织成为群众致富的“助推器”。
卧龙街道的“龙之韵”产业示范区就位于欢喜岭村二组。建设“龙之韵”产业示范区是卧龙街道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龙之韵”产业示范区整合了欢喜岭、金坑、韩家等8个村的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和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总投资530余万元,建设高标准大棚15个。由沈阳农业大学团队负责技术指导,主要种植营养丰富的高糖西红柿,打造“龙小番”西红柿品牌。为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龙之韵”产业示范区积极探索特色种植领域,引入蓝莓与草莓的种植项目。如今,正值蓝莓、草莓坐果期,棚内蓝莓植株错落有致,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泛着诱人的蓝紫色光泽;草莓垄间,绿叶簇拥着颗颗鲜红果实,香甜气息弥漫。多元化种植模式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更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此之外,卧龙街道欢喜岭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地处本桓公路两侧的交通优势,积极跑项目、引企业。如今,先后有26家辽砚、奇石、茶海、根雕工艺等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些企业不仅为村子带来了活力,还帮助村民开设了17家农家院,安置了200余人就业,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