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产业,俺们的日子就有了奔头。从腊八开始,一家三口就在地里摘草莓。虽然累点儿,但是草莓卖得好,心里真高兴。”刘丽萍激动地说。
刘丽萍家住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董船营村,她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秋季,董船营村创新扶贫方式,将7座“全自动”草莓大棚承包给一些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租金后,再按比例分配给没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共同富裕。
“大棚里的控温、滴灌等基础设备一应俱全,一些草莓大户还定期义务进棚做技术指导,帮忙联络客商。只要贫困户肯付出辛劳,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村党支部书记宋修会说。
“短短一个月,俺家的草莓就卖了1万多元,这是之前从来不敢做的美梦。”刘丽萍笑着说。
据介绍,刘丽萍从村集体手中承包过来的这3亩草莓大棚,除去3.6万元大棚租金和种植成本,到今年6月末,预计可收入7万元。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