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生长。刚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大山深处的北沟村,耳畔便传来溪水潺潺,鸟鸣清脆。再走近些,只见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蜿蜒起伏,伸向大山深处。路边一行行绿化树新吐嫩芽,为春日增添了无限生机。
“10多年前,俺们村落后闭塞,有80多户贫困户。村里兴起苗木产业后,贫困户全部脱贫,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近1.2万元。”村支书刘永君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全村共有104户村民发展苗木2000余亩,年收入达300余万元。
从10年前的贫穷落后,到如今成为特色产业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一切源于创新发展理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积极鼓励农民尤其是贫困户,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苗木大户联合发展绿色苗木产业,闯出了一条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和谐共生的特色脱贫致富路。
10年间,北沟村的育苗树种由单一的华山松,发展到云杉、紫杉、五角枫、天女木兰、刺嫩芽、平欧大榛子等20多个品种,形成了绿化苗木、造林苗木和菜果苗木三大系列,苗木远销至北京、河北和山东等地区。“苗木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技术,贫困群众只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俺们都协调产业大户安排他们就近务工。”刘永君说。
“把租地、打零工的钱加起来,俺家一年就能挣2万多,照比从前增加了一倍。就近干活儿还不耽误照顾孩子。”刚从苗木基地回来的村民李成明一边笑着说,一边忙着生炉火取暖做饭。
李成明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家靠着5亩山地和打零工生活,除去成本,年收入不到1万元,日子过得很拮据。从2016年开始,经村两委协调,他同村里的苗木大户签订了3亩的华山松租地合同,平时还到苗木基地打工,过上了收入翻倍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