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乃民之所盼。
百姓的渴望就是为政者的天职。从2004年10月本溪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铲下第一锹土开始,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与沉陷区治理相结合、异地搬迁与原地改造相结合、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打出了含金量大、操作性强的“组合拳”,切实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提升了城市价值。
到2018年底,我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14余万户,30余万人由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靓丽的小区映入眼帘,本溪收获的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大提升、干群关系的大融和,还有广大居民的幸福笑颜、全面小康的阵阵潮涌。
百姓福祉为本 让楼房梦想照进现实
看着接新娘子的婚车驶进小区,直接停在楼口,千金社区的高大姐笑得合不拢嘴,“儿子儿媳有福气,再不用走以前棚户区的‘摸黑路’,将来他们的生活也一定平坦顺利。”棚户区改造后的新房带给千金社区居民宽敞明亮的安定的住所,更给他们带去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新生活。与高大姐一样,程家社区郭英田手里拿到新房钥匙时,体会到了棚改给自己带来的幸福;下牛社区居民朱淑琴和于萍在改造后环境优雅、花团锦簇的小区里,看到了幸福的色彩。
从2005年到2018年,我市分3个阶段推进棚改工作。2005—2010年,开展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把棚户区改造与沉陷区治理相结合、异地搬迁与原地改造相结合、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原则,对全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实施改造。共拆迁棚户区居民7.17万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
2011年,实施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棚户区、垦区棚户区及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作。项目涉及彩北村、牛心台、南芬、田师付、桓仁铜锌及小市镇等棚户区,全面完成省计划建设指标19304套。
2012—2018年,棚户区改造项目由市政府直接投资改造逐渐向县区转变,将城市危旧住房、城中村纳入改造落实,由县、区自下而上制订改造计划,纳入全市整体改造计划范围内,解决县区因存在零散棚户区而带来的基础设施改造、区域发展、信访稳定等区域性问题。累计改造各类棚户区的危旧住房5.52万套,重点解决平山甲楼改造、华南街危房改造,重点项目落地所涉及的桥北、赫地改造项目,涉及城市发展的太子河新城威宁、梁家改造,新溪湖印象涉及的一铁二电改造。
“不是不愿住宽敞明亮的楼房,而是怕交不起钱,到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说起当初的拆迁经历,转山社区的回迁户开始心里还有点犯嘀咕。但好消息很快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棚户区改造工程完全由政府出面主导开发,还伴随着各种购房补贴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让棚户区的老百姓心里有了底。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棚户区改造工作始终” 是一个承诺,也是一份责任。历任市领导多次表示,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是政府出钱给群众办好事,必须把好事办好办实。
我市先后出台《本溪市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充规定》等10余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民心工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在“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态度引领下,全市各部门众志成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决战决胜,真正把棚户区改造工程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棚改过程中,我市尊重每一位群众的自主选择权,切实做好每个项目的安置方案。创新棚改货币化安置方式,通过“政府团购”来打通棚户区改造安置房与待售存量商品房之间的通道,让百姓做主得实惠。为确保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家庭得到及时的就业援助,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就业援助,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市政府出台《本溪市关于做好棚改新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保证入住居民的户籍管理、就业援助、低保救助、社会治安等工作同居民的入住同步进行,使居民“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好”。
改善人居环境 为城市未来打下基础
在南芬区棚户区改造后的小区里,居民们吃完晚饭不用再“猫在家里”,而是到小区广场上用健身器材锻炼筋骨,跟着音乐跳起“广场舞”。棚改不仅解决了群众住房问题,提升了群众生活环境,还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更重要的是,通过棚改,使我市城市道路、地上和地下各类设施都得到换代性的改造和提升,事关城市未来发展的工程在棚改过程中实施,一块块短板被补齐,并优化了城市用地结构,为城市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后的溪湖区彩屯彩进社区,居民金洪喜告诉记者:“小区内的所有设施都修缮一新,下水也进行了调整改造,暖气好了、上下水好了,路面平滑了,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通过棚改,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全面提升了城市市容环境水平。全市新建道路126万平方米,对滨河北路、重型路、溪湖路、郑家路等棚户区内的城市道路全部重新铺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的行路难问题;新建小区内给排水、电力、供暖管网85万延长米,保证了回迁居民的基本生活设施;新增绿地面积79万平方米,建设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治沉广场,为棚户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新建垃圾转运站18处,按服务半径设置了垃圾收集点。
在此基础上,棚改还优化了城市用地结构布局,改善了城市总体环境,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解决了工厂区和居民区混杂问题。全市搬迁中小企业107家,涉及职工1.2万人,部分企业实现了产品和设备的升级换代,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职工安置问题,促进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棚改腾空了土地,为城市提供新的发展空间。由政府直接出资腾空土地总面积362公顷,主要集中在溪湖区的竖井、彩北、东风、明山区的牛心台地区,土地预估总价值14.47亿元。为保障我市重点项目用地,通过棚户区改造,解决了本钢8、9号焦炉占地23.69公顷、林家殡仪中心占地8.38公顷、牛心台市司法局本溪监狱占用20公顷,总用地面积52.07公顷,土地价值2.08亿元。
本报记者 王海洋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