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我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曾被国际环境组织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几十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下,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森林覆盖率达到76.4%,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14个城市供水,有辽宁“水塔”之称;空气环境质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3位,空气中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个,来溪“春看百花夏沐泉、秋赏枫叶冬玩雪”的外地游客数量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市被誉为“天然氧吧”“洗肺圣地”“让人看不够的城市”……


    (一)

    1979年初,一颗沿着近地级太阳同步圆形轨道飞行的美国环境卫星发现:一座城市被浓浓的烟雾所笼罩,她的本来面目消失了。失踪的城市?严重污染的城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们经过核对,从坐标方位上确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本溪市。

    当时的本溪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130多家重点厂矿,80%以上集中在不足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内:600多个大烟囱向天而立,炼铁厂、发电厂的“黑龙”,焦化厂、炼钢厂的“黄龙”,水泥厂的“灰龙”在城市上空盘桓翻卷。

    “本溪这座城市成为反映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活标本。”谈起上世纪80年代的山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佟军至今记忆犹新。作为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那时我市环境与发展矛盾十分尖锐。

    因开发资源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城市,终于迎来了命运转折点,开始她保护环境的艰辛历程。1988年12月,国务院将本溪列为全国第一个工业污染治理的试点城市,统筹各级资金为重污染源安装除尘或净化设备。

    经过七年环境治理,到1994年末,我市城区环境质量与1988年相比,有了明显好转。市区降尘量由年平均每月每平方公里53.2吨下降到42.8吨,城区10千米大气能见度由每月2至3天提高到每月27至28天左右。七年治理成果,为我市解决自身环境与发展问题,自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较高的起点。

    (二)

    上世纪80年代,地工路曾是本溪地方工业企业的聚集地,这也是“地工路”名字的由来。“地工路改造前,乌烟粉尘是常有的事儿,白衬衫穿一天晚上到家衣领是黑的,鞋上也一层灰。”许明素家住欧洲城小区,是我市地工路原搬迁企业的一名退休工人。几十年来,她亲眼见证了工业区到生态美好居住区的巨变。

    “要说这几十年的变化,本钢推倒的高炉和烟囱、淘汰的落后产能相当于减少一个中型钢铁企业,等同于取缔了上世纪80年代初‘老本钢’的产能。”本钢职工李杰表示,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大刀阔斧的改造真正换来了蓝天白云。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本溪在全国地方城市中率先出台的《本溪市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发展战略,这为山城未来更科学、更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

    进入本世纪初,我市确定了除支持本钢发展外,大力发展现代中药材、钢铁深加工和旅游产业的目标,随着产业定位的日益明晰,环境保护工作也开始从单一的末端治理,转向首端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改造搬迁地工路工具厂、水泵厂、锅炉厂等40多家企业,关停本钢一铁厂、水泥厂、造纸厂等多家污染企业,整合关闭100多家小煤矿,淘汰本钢多个污染严重的烧结机、发电锅炉、烟囱和高炉……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自“七年环境治理”之后环境治理成效最为显著、环境面貌改善最大的五年。这期间,本钢投产了集聚世界最先进的炼铁技术和环保技术4747立方米高炉,先后关停淘汰了两座1070立方米高炉等落后设施。不仅是钢铁行业,纯吃“资源饭”的采选业也在严厉的环保约束下走向绿色化、集约化。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小煤矿全部关停。

    到了“十一五”末期,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48天,达标率95.3%,比“十五”末增加71天;饮用水水源老官砬子断面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市水源达标率100%。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提出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并以此为抓手,整合、调动全市资源,启动了“青山、蓝天、碧水”三大工程,采取节能减排、流域治理、矿山修复、控制城市扬尘、完善和提标改造各级污水处理厂等切实有效的举措,保持环境质量改善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多年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加强,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通过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解决了一批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看得见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

    2014年,我市被确定为辽宁省地级市第一批“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称号;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省排名第一;2017年、2018年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均列全省前三位。

    如今,本溪上空蓝天白云常在,清新空气飘荡。未来,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会让山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本报记者 荀枢彬 摄影 杨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