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程1700余公里 “搜集”30余处文物遗迹
  市博物馆完成基本陈列《山魂水魄》所需历史遗迹照片 未来该展厅将更有看头

  本报讯 【记者 武佳音】 初夏的艳阳为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的群山披上了旖旎之色,花红柳绿之间,记者沿着山路去往群山环抱中的青山背种猪场。“你来啦,先去消毒室消毒一下,我领你各处看看。”见到记者,今年61岁的种猪场经营者刘鹤亭热情地招呼起来。望着眼前一身饲养员衣着,鞋上满是泥垢的刘鹤亭,记者差点就忘记了他的另一重身份——市级优秀专家、副高级畜牧师。

  崭新干净的猪舍、现代化的饲料生产设备以及全新的饲养工艺……在刘鹤亭的养殖场,处处能让人感受到古老畜牧养殖产业的现代化气息。“最近一段时间,我除了发展好自己的养殖场外,还在帮助周围的养殖户一起发展,现在我们为周边300多户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这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多年以来的情怀!”刘鹤亭说。

  生于斯土,梦筑此方。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刘鹤亭在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从事农村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多年来,刘鹤亭以科技工作为己任,常年深入乡村开展养猪生产技术和咨询服务,使本溪县生猪产业实现了自给自足并销往外省市,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有效服务于养猪生产,他常年下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服务对象达3200余人次,主办200余次养猪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5200余人次,为养猪户提供电话技术咨询达4万次,为农户规划建设猪场54个,参加科技周和科普日等科技活动11次,参加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5次、制定完成省级地方技术标准3个。他先后到省、市请专家为养猪户进行技术培训,引进了繁殖母猪妊娠管理、仔猪高育成率配套技术等先进技术37项。为了促进形成生猪产业化生产链条,他又牵头成立了本溪县永得利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并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生产资料统购统销、注册品牌商标,并且建立了本溪县唯一的养猪科普学校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示范基地,使全县养猪产业技术水平长足发展。

  在农村有句老话,叫“长毛的不算财富”,换言之就是养殖产业是有一定风险的。常年和养殖产业打交道的刘鹤亭深知养猪的风险和养殖户们的担忧,为了给养猪户吃下“定心丸”,刘鹤亭带领合作社理事会全体成员采取了大户为小户贷款担保;合作社为各成员户可繁母猪上了保险,现已参保3000余头,并结成互助帮扶对子17对;合作社成员饲养种母猪达到3600头、种公猪210头,为了带动全县养猪户进行良种猪改良,合作社又建成了年提供5000头份的良种猪人工授精站,为养猪户举办猪人工授精学习班3次、良种猪饲养管理学习班5次,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养猪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在刘鹤亭的努力下,合作社现已实现养猪总产值3.2亿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8800元。

  由于常年奔波在全县生猪生产一线,刘鹤亭的电话号码成了县内每个养猪户最熟悉的号码。他是最受信赖的养殖专家,是增收致富的好领头。为保证全县无公害良种猪顺畅外销,他先后自费20余次到省内外大、中城市跑市场,现已在全国4个省66座城市建立了牢固的销售网点,确保了本溪县生猪市场供应和产品价格稳定。

  筑梦远方,负重前行。面对着欣欣向荣发展的养猪产业,刘鹤亭又有了一个新的心愿。“随着养猪产业的发展,像过去那种‘粪水横流’的粗放型养猪模式已经落后了,养猪产业模式要更新,要跟得上国家发展的新理念,要促进养猪产业的模式调整,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作为一名畜牧科技工作者,更要让思维走在前面,做好样板,做好引领,做好指导,让投身养殖产业的农民早日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