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溪湖区彩屯街道彩玉社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很艺术的照片墙。一幅幅经过精细装帧的照片,向过往行人“讲述”着彩玉社区的“昨天”和“今天”。

    ”

    照片墙的背后,是由小变大、由低变高、由杂乱变宜居的彩玉社区。

    5月的彩玉社区,柳枝轻摇,鲜花初放,安静而祥和。

    小广场上,有悠闲的老人,有过往的居民,看着洋溢在他们脸上的那种平和而幸福的笑容,就会感觉到:彩玉 ,应该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个故事,就从上个世纪80年代讲起。

    彩玉这个名字很诗意,但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玉,百姓的生活却不是很精彩。当时还没有社区,日常为居民服务的,是被称为街委“干部”的人,工作任务也比较简单。

    今年83岁的缪凤珍,是彩玉这个地方比较早的街委“干部”。说起那段工作经历,缪凤珍仍然记忆犹新。

    1987年缪凤珍从郑家水泥厂退休后就到彩生街(彩玉社区前身)当起了主任,每月工资30块钱。那时候算上她,整个街委工作人员只有4名退休“阿姨”,负责760多户居民的卫生、计划生育和安全等工作。

    那时街委没有办公用房,就连喝水的茶碗都没有,刚上任的缪凤珍愁坏了。她说,没有办公的地方,就等于没有“革命根据地”。她把这个情况跟在重型机械厂当总调度的老伴说了,请求援助。老伴帮忙协调了一个10平方米的“偏厦子”当街委办公室。

    正是这个小“偏厦子”,让她们有了立足的地方,业务工作也随之启动了。

    那时候,住在半山腰上的几十户居民用水困难,平常就靠一桶一桶地从山下往上拎,赶上个雪天、雨天可就麻烦了。缪凤珍心里急,可没有什么好办法。她又想到了重型机械厂,经协调,企业帮忙引个水管子给大伙用水。居民高兴,缪凤珍也高兴,这是她们当时给百姓办的惠民好事。

    街委还有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检查卫生。缪凤珍回忆说,当时一周检查一次环境卫生,谁家炉台不干净,用小本本记录下来,下周还会重点检查。

    就这样,缪凤珍她们几个街委“干部”,时常为居民张罗个事儿,跑个腿儿,这一忙就是十几年。

    到了1999年的时候,原来的彩生街有了一个新名字:彩玉社区。名字变了,工作职责也增加了许多。

    为居民忙前忙后十几年的退休“阿姨”,借着社区组建的时机,真的退休了,接替她们的社区工作者,年龄和文化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充满了青春气息。

    随之改变的还有社区办公用房。 “2003年2月,社区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用房,那是一个在两个楼夹缝中建起的房子,共三层,面积210平方米。”当时的社区副主任赵锡赢回忆说。

    被缪凤珍形象地比喻成“革命根据地”的社区办公用房,很气派,居民都喜欢来这里转转,和年轻的社区工作者聊聊家常,说说烦恼,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见证这个变化的,还有社区舞蹈队的队员们。说起这件事,一位喜欢跳舞的居民讲起了她的亲眼所见。社区舞蹈队是1996年成立的,刚开始那会儿,为了有个练舞的平溜地儿,当时的街委“干部”就领着大伙捡砖头铺地面,“东拼西凑”勉强算是把3号楼楼头处整成了平地,舞蹈队有了训练场地。后来,社区有了独立办公楼,把一楼仓库腾出来给舞蹈队用。虽然空间很小,但喜欢跳舞的居民有了自己的“领地”。

    从温饱起步向幸福出发的居民,珍惜着眼前的一切,他们齐心协力建设社区。很快,采煤沉陷区的阴影被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回迁小区替代。居民心里就是个乐呵。

    彩玉成了“著名”小区,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住在这里的百姓可自豪了。因为有了名气,当年团中央的领导下基层调研还在这里种下了4棵杏树。

    如今,这几棵见证着社区成长的杏树,早已开花结果,每逢春天满院杏花香。到了夏天,居民们可以随意摘食树上的果实。居民们高兴地说,这些杏树结的果比市场上买的好吃。话语间,充满了自豪与幸福。

    社区真正实现“华丽转身”,是在2018年。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百姓,在市总工会的支持下,彩玉社区将办公楼扩建成685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包括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和劳模工作室,就连舞蹈队也有了自己的专属活动室,练功用的大镜子、跳舞的扶杆、环绕的音响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舞蹈队队长孙淑玲告诉记者,社区每一次扩建,都想着给舞蹈队挤出一些活动的空间。如今,在专属的活动室里排练舞蹈,队员们的热情特别高涨。平时只要社区里有个大事小情,队员们都争着抢着来助兴,锣鼓一响,社区居民都来围观,可热闹了。

    从10平方米的街委小“偏厦子”,到685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彩玉社区的“颜值”“爆表”了 。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要让居民在这里生活得方便、舒心”。彩玉社区主任王江说。

    2011年6月,王江当选彩玉社区居委会主任。刚上任时,确实有几个“急活儿”让她犯难,其中一个是清理辖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回迁居民贺忠荛是2009年回迁居民,说起当时的情况,他感慨颇多:“那时候的彩玉社区,除了居民楼是新的之外,其余全是旧的。楼和楼之间堆满了建筑垃圾,居民在围墙边上私自小开荒,种了茄子、萝卜、白菜等蔬菜,品种特别齐全。大伙儿都管社区楼前的空地叫‘动物园’,因为杂草堆里不仅有野猫野狗,还有蛇和黄鼠狼。要是家里来个亲戚串门,那都得走出好远去迎接,怕楼下的蛇把人给吓着。”

    这件事,居民反映大,要抓紧办。在随后的日子里,组织党员、居民义务劳动,请驻区单位帮忙。那段时间,社区工作者真是累坏了。

    几经努力,近百吨垃圾被清运走了。彩玉,一片清新。

    贺忠荛告诉记者,垃圾清走后,大伙才感觉自己是住在了城市里。

    晚上出入没有路灯,是一件让居民头疼的事。社区工作者开始为这件事奔波。

    向街道领导汇报、向相关部门求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46盏路灯带给彩玉的是温馨、平安的夜晚。

    居民说,30年的摸黑路,这回真的亮了。

    服务居民的事,总是做不完。这不,两年前的老城区改造又给他们创造了机遇,小区的路面得到了改造。

    原来楼与楼之间的坑洼土路,铺上了荷兰砖、植草砖。大伙再也不用在雨天深一脚浅一脚走泥地了;原来楼前的乱搭乱建拆除了,平整的小径让爱美的女孩再也不用担心崴脚,敢穿高跟鞋了。

    篮球场、休闲椅凳和“工业风”的历史文化墙,增添了社区的内涵,这些配套设施,在整个溪湖区并不多见。

    如今,贺忠荛很愿意邀请亲戚来家里做客,因为优美的居住环境,让他觉得特别有“面儿”。

    对于居民们来说,彩玉是一处“福地”。

    居民张玉芝工作的企业多年前关闭,买断工龄后,家中的生活遇到了困难。这时,社区按照规定给他们办理了低保,缓解了生活压力。后来,张玉芝应聘在辖区内的一所幼儿园工作,爱人给别人当司机,女儿在一所小学工作,全家人每月能有近8000块钱收入。

    张玉芝特别兴奋地告诉记者,现在家里日子过好了,去年退出了低保,再也不用给国家添麻烦了。

    王江说:“这些年,居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不少人退出了低保,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千方百计帮助居民就业,是解决他们生活难题的好办法,为了这事儿,社区工作者没少费力。

    这几天,社区向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学习需求的居民,发放了《彩玉社区职工技能培训征求意见表》,计划在5月末组织为期4天的中西面点技能培训,这项已经开展了3年的工作,为居民就业、脱贫拓宽了路子。

    采访结束的时候,社区小广场又热闹起来了。居民的歌声、笑声在小区响起,传出了很远、很远……

    本报记者 张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