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有两件文旅融合的事儿分外“出彩儿”:一是春节前,本溪满族自治县同江峪社火队和明山新岭社火队联袂走进花溪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同台展演,除夕当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溪社火》在冰雪小镇过大年节目在央视国际频道春节特别节目中播出;二是“五一”期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碱厂舞龙走进本溪水洞景区,为游客增加了新看点,从中了解了我市的一些民俗风情,本溪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之不胫而走。

  这两件事儿给笔者以启发。近年来,全市乡村旅游日渐红火,但一走一过间,让游客留下念想的却少之又少,仅限于看看山、玩玩水、照几张照片、吃吃农家饭菜而已。究其根源,是缺少“留得住乡愁”的文化。一直以来,我市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秀丽的山水风光成功吸引大批省内外游客的目光。而我市农村历史传承下来众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例如祭山、晒秋、财神节、乞粒舞表演等,都是感恩自然馈赠,期盼幸福生活的生动体现。如今,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除了依托自然风光,我们更应该融入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城市旅游者深入农村,亲身体悟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既提升本地乡村文化和特色产业的知名度,又提高全域旅游经济效益。

  那么,如何让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这就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努力将乡村旅游办出特色,办出品质。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民族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节庆活动。同时,要加强创意策划,让城市旅游者参与其中、热情互动,深层次地感受乡村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如劳作体验、民俗表演等展现“原生态”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动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和参与者。

  文旅兴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做好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我们还有很多潜力可挖。希望在未来全市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路上,能有更多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让更多外地游客流连忘返、留住乡愁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