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双十岁的女儿特别盼着过端午节,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放假,更在于她们的小手腕上会绑上漂亮的五彩线,她们还管这叫“端午绳”。孩子的快乐就这么简单。简单是因为她们认知有限、想法单纯,但在这份有限和单纯的背后,却引发了我,作为一个父亲的反思——我的孩子还不懂得端午对于一个中国人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还记得,我五岁的那个端午之夜,月朗星稀,院子里微风徐徐。妈妈带了几个吉林大学中文系的实习生来家里串门。我拿个了小板凳,也坐在院子里静静地听着大人们谈话。一个身材消瘦,戴着眼镜的大哥哥看我听得入神,便问我,“你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我摇摇头,他摸了摸我圆乎乎的小脑袋,给我讲了屈原和端午的故事。也许是他讲得实在是太好了,五岁的我居然理解了屈原的忧愤,并为之激动不已,以至念念不忘。

  长大了,当我在书上第一次看到“家国情怀”这个词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夏夜里的故事。其实,那份所谓的家国情怀早就伴随着那天的故事刻印在了心里,被永远铭记。

  这些年,随着商业化、娱乐化的泛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中秋节变为月饼节”、“春节只存在于舌尖上”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吃是传统节日里重要的环节,但“除了吃还是吃”的单调,已让我们遗忘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丢掉了精神价值。这也是传统节日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端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废的集体记忆,这其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韵味,比粽子更加芳香,更值得品尝。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每逢端午,都是我们与那位行吟于泽畔的爱国者、大文豪的一次精神约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伟大的精神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将在我辈心中激起巨大的共鸣,令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为之振作与震撼。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以此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想到这,我决定,就趁今晚,在清风朗月之下,拉过那两双柔软的小手,俯下我的身子,柔声地把那个我五岁时听来的故事细细地,说与她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