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前年开始,我市陆续开展了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年工程。其中就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工作项目之一。老旧小区改造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消除隐患、创造优美环境、完善小区功能达到适合人居住为目的。我市所辖老旧小区的社区高度重视改造工作,收集居民诉求、尊重民情民意、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区环境进行改造,不断提升小区环境,让老旧小区迸发新活力,也让居民收获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改造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走进平山区工人街道曙光社区铁路崔西小区,发现这个小区的楼体外墙被粉刷了新漆、楼道里换上了崭新的塑钢窗、供暖管道也正在重新铺设。这个老旧的弃管小区在短短几个月之间旧貌焕新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社区党委书记刘翠告诉记者:“社区党委坚持在实践中探索,把‘抓党建促振兴,抓项目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贯穿在社区工作中。通过征询居民意见、考虑群众需求,切实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效,为辖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曙光社区辖区内崔东路5—1栋至崔东路5—3栋的庭院及甬路年久失修、路面破坏严重,夏日里灰尘暴土、冬日里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居民的出行。尤其冬季结冰时常有居民滑到,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多次联系市房产部门,对楼院内的甬路进行重新铺装。同时,“小开荒”整治工作和绿化补种工作将全面开展。
平山区工人街道新麓社区内有12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职工家属楼。楼下街巷路破损严重,影响居民出行。2017年底,恰逢政府统计各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新麓社区指派专人负责牵头、认真走访查看、了解居民需求、精心上报计划、严格现场监督,做好情况沟通。经过相关部门人员的实地勘察,共维修社区3000多平方米的街巷路,极大地改变了小区的环境,居民交口称赞。
新欣街15栋楼独立于小区外,有独立的围墙。原来楼前有小房、棚厦和很多堆放的杂物,下水管网也经常渗漏,路面坑坑洼洼,外楼梯和院墙也存在多处破损,该楼5个单元111户居民天天都盼着小院环境的改变。而改造后的15栋楼,院子里的下水管网得到维修,地面全部铺上彩砖,外楼梯和院墙也得到了修补。社区还特意协调相关部门保留了一处停放残疾车的铁皮房,其余违建全部拆除,小院面貌焕然一新。
明山区东兴街道院校社区居民楼院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因时间久远,难掩“岁月沧桑”:小区路面坑洼不平,地面的砖和水泥都已干裂粉碎,刮风的时候尘土四起,弄得居民既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在外逗留;外楼梯破损、扶手松动、偏坡裂纹;排雨沟堵塞,绿地脏乱……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造前,院校社区尊重民心民意,社区工作者和城建局项目办走进楼院,征求居民对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建议。改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改造方案。经过一年的施工改造,如今的小区成为一个环境整洁优美的小区。
明山区新明街道程家社区于去年开始进行施工改造:拆除违章建筑、疏通下水管道、更换破旧井盖、粉刷楼道墙体、更换单元门……如今,原来的坑洼路段变成了平坦大道,楼前楼后全都铺上了粉红色的路砖,路边还安装了围栏和路障,小区环境变美,居民也获得了安全感。
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借助小区改造,程家社区还在楼后补植了绿苗,有的居民还自发栽种果苗,由原来的不愿意打理变成了积极主动认养,居民的认知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小区改造让居民收获幸福感
曙光社区辖区内解放南二路社保局对面原有一处商住两用垃圾点,周围住宅小区密集、商户众多,导致垃圾点时常有垃圾水外流的情况发生,脏水横流、臭气熏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去年社区联系区城建部门,设立环保垃圾桶。修整原来破旧的墙体,并在墙面上绘制了一幅巨大、美丽的海底世界景象。蔚蓝的大海与白色的浪花和海鸥相映成趣、栩栩如生,为整条道路带去了生机,过往群众啧啧称赞。
此外,曙光社区交通局小区毗邻永丰商业街,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很多外来车辆停放在小区院内,造成消防通道的堵塞,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为彻底解决交通局小区乱停车、停车难的这一现象,曙光社区经过征求居民意见,拟聘请物业公司对本小区停车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在小区入口处设立停车杆,由专人进行管理,规划固定停车位。目前该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院校社区冶专7号和8号楼院里,原来有多处乱堆乱建和小开荒。如今,违建拆除了,小开荒变成了硬化路面,绿地被重新规划,院子里不仅安装了晾衣绳,还有健身器材。居民们在宽敞的院子里遛弯、打扑克、锻炼身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辖区画苑楼沿文化路的一面,一楼大多是饭店、银行、药房等门市,楼下停放大量的车,使得原楼院地面的砖被压的坑坑洼洼。由于车辆乱停乱放,行人和门市的店主都怨声载道。而该路段改造后,原砖地面被改造成了板油路,社区又在此处规划了停车位,使得行人和本楼居民的停车和出行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们十分珍惜这难得的环境,他们表示,小区里规划出了停车位,并有居民志愿者维护小区的停车秩序,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以前一到雨季,是最让我头疼的时候:单元门前总是积很深的水,出行特别不方便。今年小区进行了三供一业改造,我们这栋楼的居民再也不用为出行担忧了。” 程家社区居民高淑坤激动地说道。
程家A区重建的党建主题广场和宣传橱窗以及B区新修建的“行走的党支部”,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时刻接受红色党建文化的熏染。居民王荣荣和韩玉军都表示,以前广场小,健身器材少,饭后休闲和锻炼成了难题。如今小区改造后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修建长廊后,即使下雨天居民也不愁没有去处了。
长效管理机制才能长久造福居民
既然小区改造不仅能让居民的住宅环境焕然一新,还能让居民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那么社区该如何更好地进行改造工作呢?记者与一些社区书记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一方面,社区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以维护改造成果。改造的成果需要维护才能长久地造福居民。所以,社区可考虑组建小区管理委员会或居民议事厅,可以由社区工作者、居民党员、楼长、居民等组成,完善网格化监管,根据新改造后的小区区域特点、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进行长效管理,做到管理无漏洞、无盲区。同时,调动居民养成自觉爱护和维护改造后成果的良好习惯,才是造福居民的长久之计。
另一方面,小区改造要以居民的实际诉求为前提。社区在改造前期需要进行走访调研,充分掌握居民的实际诉求,梳理归类。并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进行改造。例如,程家社区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小区改造及改造后将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如公众号、党员群发布通知,召开党委班子会议、支部书记及党员大会、楼组长会等,并向党员群众征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