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记者来到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寻访当年大刀会斗杀日寇故事的消息后,焉家堡子地区90岁的焉树正老人专门从家中赶来,亲自为我们指点那次战役的具体位置。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走访中,记者看到,当年的战争地已经变成玉米地,炎炎夏日,地里的玉米苗茁壮成长,好似一个个身披铠甲,手握炸弹的战士,忠实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焉树正老人告诉我们,据他的家人和乡亲们讲述,1932年5月中旬,日本关东军的一百余名日寇在一名少佐的带领下,从朝鲜楚山过江,试探性地向桓仁境内偷袭而来。他们从五里甸子镇地区翻过葡萄架岭便来到沙尖子镇下甸子村,走到岭根底下的道边井湾旁发现农民刘德生后,就以通匪为借口立即将他枪杀,随后直奔焉家堡子而来。消息迅速传开后,当地百姓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只好扶老携幼,背包担担,离家上山避难。
由于外岔沟一战,日寇领教过大刀会的厉害,这次进犯时他们改变了队形。前面是穿着白衣服的朝鲜百姓,赶着二十多匹骡子,日本兵尾随其后。他们一下岭,见到房子就放火,见到鸡鸭就抓,见人就杀。一时间,葡萄架岭下的沟筒子里,黑烟滚滚,火光冲天,鸡叫狗咬,一片惨景。
此前,当地抗联组织——大刀会早已了解到日寇人数、路线和武器装备,他们组织五十多人在焉家堡子河岸边的一个杨树林里埋伏。当日寇走到杨树林旁边时,事先埋伏在树林里的大刀会会长曹奉会一声高喊:“杀呀!”大家便一齐向鬼子杀去。天色已暗,日本兵被突然的杀声乱了阵脚,被大刀会一顿砍杀。最后剩下的十多个日本兵急忙掉头向临近的侯家堡子逃去,钻进侯家大院中仓皇躲避。由于大刀会追得急,有三名日寇没能进院,被追来的大刀会成员砍死,那些躲进侯家大院的日本兵当晚就趁黑仓皇逃走了。
“这一战,咱们沙尖子大刀会又大获全胜,这是大刀会第二次就靠着几把猎枪、大刀长矛打败了洋枪洋炮,让敌人胆战心惊,真是大快人心。”焉树正老人自豪地说着。从那以后,大刀会名震浑江两岸,得到周围群众由衷赞赏和支持,队伍也不断壮大,形成了400多人的红纱会。
时光飞逝,八十多年后,人世虽变,可英雄赞歌不散。“可惜那会儿我还是个孩子,否则也一定参加大刀会。”焉树正老人遗憾地说。虽然自己当年没加入大刀会,但是这些年焉树正老人时常将这段故事讲给周围的孩子们听,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从小就锻炼出大刀会成员们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可贵品质。
近年来,当地人也鼓起干劲儿,用新思维武装头脑,充分依靠气候、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温室棚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逐渐摆脱了往夕的穷困生活,让腰杆挺得更直,双脚站得更稳,将大刀会奋力前进的精神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