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平安学霸又刷屏了。
平安智能疾病预测项目的科研成果
在《柳叶刀(The Lancet)》子刊发表。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篇重量级论文由平安与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军医大学、
清华大学联合发表,
平安青年科学家阮晓雯以主要作者身份亮相。
今天,小编独家专访阮晓雯,
带你认识女学霸的另一面。
虽然早就了解到晓雯是个85后女生,可实际见面还是惊讶于她的年轻与随和,她说话非常温柔,时不时还会蹦出几个时下的流行词汇,就像邻家小姐姐一样亲切。但是当谈到工作,谈到智慧医疗,她语气坚定,眼睛会闪光。
01
从数据到算法
我们为什么被认可?
在晓雯看来,平安驭策的流感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能够被世界级权威杂志刊登,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海量数据来源、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丰富的疾病防控专家经验。
数据方面,平安集团借助综合金融服务,长期积累了庞大数据库,再结合卫生健康、疾病防控相关的数据及互联网上公开的外源性数据,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构建流感活动相关因子,为模型提供了丰富客观的数据来源,提升了预测精准度;
算法上,流感预测模型融合了多种前沿人工智能算法,这当然也和平安顶尖的科研团队分不开,平安科技今年以来已经在国际性赛事中获得五个世界第一的好成绩(ISBI的2个医学影像,ACL和EMNLP的2个自然语言处理和ICHI的1个结构化电子病历),足以见证科研专业能力。
在业务经验上,结合了重庆市疾控中心专家多年的流感防控业务经验与专业的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知识。流感预测模型从2018年3月起在重庆市疾控中心上线应用以来,也在不断地收集着专家业务经验,不断优化、迭代。
02
从科研到现实
智慧医疗从何感知?
智慧医疗的研发成果始终与实际业务场景相结合。如和重庆市政府合作的流感预测工作,帮助政府进行流行疾病防控,提前部署医疗资源;智慧医疗AI辅助决策系统AskBob为医生提供诊断及治疗决策辅助,充当轻问诊工具以及医学智库。
不仅是针对政府和医疗行业,对普通大众来说,平安智慧医疗的成果同样也是可感知的。智能疾病预测,让人们少生病,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疾病筛查,让人们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特别针对慢阻肺等慢性疾病,降低个人后续的疾病治疗负担;辅助诊疗支持,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推动医疗的普惠;智能疾病管理,对个人健康状况智能监测管理,实时了解健康动向。
03
从实验室到职场
为什么年轻科研人才都愿意来平安?
据晓雯介绍,她现在带领着10个人的小团队,有好几个人是从实习生带到现在,她最看重的是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现在团队每周至少组织一场技术交流活动,鼓励大家紧跟世界前沿,除了分享最先进的算法原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思考怎么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平安已经拥有10.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3.2万名研发人员、2,200名科学家。员工队伍中90后占多数,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科研人才都愿意来平安工作?晓雯说,做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的科研工作,如果只是在高校、科研机构待着,很多时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数据来源,缺少落地的应用场景。
而平安开放、多元、创新的工作氛围为科研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综合金融多元布局的业务形态为科技切入任务、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沃土。
平安的青年科学家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的科研成果可以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
04
从工作到生活
保持热爱!坚持创新!
和普通白领一样,晓雯也经常加班。由于大量时间在客户现场,出差也是家常便饭。她笑谈说,“我们不是996,而是007”。
自从15年加入平安年科技以来,一路见证了团队的发展与变化,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她坦言,初入职场的那几年,担心自己没经验就要去跟政府领导做汇报,会紧张,甚至会刻意打扮成熟点。但政府领导开放、创新的态度让她丢掉忧虑,最终也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工作之外的晓雯也是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喜欢美食,向往“踏歌江湖行,美食尽囊中”的生活,时常寻觅街头巷尾的美食,旅行最热衷的行程之一也是当地的美食烹饪体验。
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的运动是排球,在她看来,排球是对意志力的锻炼,赛场上时常会出现比分迟迟不能和对手拉开差距的焦灼,和攻克创新工作难题时怎么都得不到满意答案的迫切实在太像了。但是因为热爱,在赛场上,就会坚持下去,和队友配合,接好每一个球,打好每一场比赛。
晓雯说,最近团队里在提新的工作目标,那就是针对智慧城市、综合金融等业务场景,沉淀标准化、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打造智能化产品,集中优势去解决创新问题。无论什么时候,开拓创新仍是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