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盖彩陶瓮

短体筒形器

建平东山岗墓地全景图

玉凤首

勾云形玉器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牛河梁工作站工作人员在修复文物。 王臻青 摄

牛河梁遗址博物馆。 王臻青 摄

    辽宁省博物馆“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吸引了大批省内外观众。在该展览举办的同时,“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考古界、文博界、文化界百余位专家会聚沈阳,交流红山文化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近十年辽宁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颇受关注。在205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100个小型地方社区的红山文化遗存。


    发现100个小型地方社区遗存组


    10月27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项目负责人熊增珑。


    他告诉记者,在2009年至2011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夏威夷大学联合在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大凌河上游流域开展了系统性考古调查,在205平方公里内有针对性地发掘了二布尺、三家遗址。


    专家认为,以喀左县东山嘴遗址为核心的大凌河上游地区在红山文化阶段,存在地方性社区和超地方性社区。专家根据地表采集的陶片数量,进而推测出当时每个社区内的人口数量,这次的调查成果反映在《大凌河上游流域红山文化区域性社会组织》一书中。


    经调查,红山文化遗存在这一区域内广泛分布,确认了反映100个小型地方社区的遗存组,区域人口规模约在750人至1500人。约有50%的地方社区是由一到两个家族构成的农庄。其余社区人口规模较大,最大规模的地方社区人口大约有150人。大多数聚落不论大小,分别可以划归四个小型超地方社区或行政区。每一行政区由一组小型地方社区组成,通常在中心有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分布范围约4公里至8公里,人口约有100人至700人。在每个行政区的中心是红山文化礼仪性建筑的地面遗存以及彩陶筒形器,这表明礼仪性行为是最主要的社会向心力。


    目前,专家在人口统计方面还没有发现各行政区之间有隶属关系的证据。


    自2016年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匹兹堡大学联合在牛河梁遗址保护区西北开展“红山文化社区与分期”研究项目,仍然采用区域系统性调查方法,目前已调查了150平方公里。


    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牛河梁遗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其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十三和第十六地点开展过系统的考古。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神庙性质的建筑和一个大型平台,还有仓库性质的附属建筑和祭祀坑。第二、第三、第五、第十六地点均为积石冢,尤以第二地点积石冢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随葬品最丰富。第十三地点则很可能是一个大型的祭坛。在牛河梁遗址内,神庙、祭坛、积石冢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熊增珑介绍说,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正式提出红山文化的命名,历经60余年的发展,红山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地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东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近十年来,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的考古工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等工作,不断充实红山文化研究材料,开展多学科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500余处


    据熊增珑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朝阳地区文物部门相继在管辖区内发现了红山文化遗址的线索:在北票地区发现了两处红山文化遗址,在建平县发现了南梁垭口遗址,在朝阳市龙城区发现了半拉山墓地,在凌源市牛河梁遗址保护区新发现了40余处红山文化遗址等,但总体来看,遗址发现的数量较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地区、通辽地区文物部门发现了较多的红山文化遗址,总数约1000处,其中,仅敖汉旗境内就发现了约530处遗址。以上调查材料表明,在大凌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内广泛分布着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址。


    2017年开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喀左县博物馆、建平县博物馆、凌源市博物馆组成联合调查队,对红山文化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416处。十年来,辽宁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共发现500余处遗址。此次调查,主要沿大凌河(含部分老哈河流域)及其支流两岸台地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红山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山坡。墓地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山梁顶部或独立的山丘顶部,少数墓地分布在缓坡处。遗址和墓地多沿河分布,两河交汇区域遗址和墓地较丰富,遗址多选择临近水源,背风向阳、地势开阔平坦的位置。在调查区域南部的大凌河西支、大凌河南支、第二牤牛河和老哈河中游南段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多相伴分布,遗址多位于离墓地不远的坡地上。在调查区域北部的老哈河中游北段和蹦蹦河地区发现,遗址分布密集,遗址数量远远高于墓地数量,在遗址分布的密集区极少发现有墓地。在遗址中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石器等。陶片有夹砂陶、泥质陶两种。夹砂陶火候低,陶质疏松,多饰“之”字纹,兼有刻划纹、压印指甲纹、席纹等。泥质陶包括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素面为主,有些饰“之”字纹、黑色彩绘、红色彩绘等。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石耜、石磨盘、石磨棒、细石器等。墓地采集遗物以祭祀陶器为大宗,兼有少量的石器和骨器和少量塔形器残片,石器主要为细石器。


    记者 王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