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4日至12日,由辽宁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和辽宁省作协组织的“辽宁援疆干部人才先进事迹采访团”一行10人到辽宁省对口支援单位塔城地区等地采访,本溪日报总编辑冯金彦随队对托里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采访。通过深入援疆项目产业一线,倾听本溪援疆工作队员的心声,零距离感受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撰写了这部题为《筑梦托里 责任之重与岁月之轻》的长篇通讯。本报今起连载刊发,以飨读者。
一个孩子的名字牵动两座城市。
一个孩子的喜悦成为两座城的喜事,甚至成为所有托里人的喜事。
当8月的风吹过托里21300平方公里土地的时候,一个叫燕雯的孩子,一个普通的托里孩子,一个普通托里工人的女儿,一个在本溪一中读了三年高中的托里二中的学生,成为有史以来托里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考生,成为托里的传奇,成为本溪教育援疆的骄傲与佳话。
燕雯的故事,只是本溪援疆大剧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是巴尔鲁克山峰上的小小的石块。9年来,200多名本溪援疆干部情系托里,汗洒边疆,和托里人民一起,镌刻了托里发展与振兴的不朽传奇。
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他们的名字叫托里人,从托里这本书的一个读者成为一个作者。从此之后,他们不仅是美好托里的见证者,更是一个建设者,即便春天尚且未暖,他们也要让托里花开。
使命在肩,责任在肩。
在托里,本溪援疆工作队贯彻省委书记陈求发赴新疆调研时讲话精神,以项目建设、产业援疆、教育医疗援疆作为重点工作与支撑。3年来,投入2.77亿元资金,实施33个脱贫攻坚项目。1700名内地普通高校新疆籍学生得到资助。投入携手奔小康财政援助资金300万元,帮助7个乡镇发展12个项目。130名干部人才走进托里。本溪援疆工作队先后获得本溪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托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托里县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当我们用数字描述援疆工作的时候,数字一定是枯燥的,但是,这些枯燥的数字却记录了一座城的美好,一群人的忠诚。在托里4天时间的采访,有整整2天的时间,我是穿行在乡镇的项目工地上,零距离地感受援疆干部的工作,只有剩下的2天时间,我才能坐下来倾听本溪援疆人的讲述,感受他们在美丽托里的福与乐、疼与痛。时光匆匆,他们留给我的也只是一个个匆匆的背影,是他们3年援疆生活的瞬间与片段。
辛耕的工作照
作为第三批援疆工作队的领队,辛耕始终牢记嘱托,克服困难,敢于担当,在本溪6年援疆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平稳有序地提升推进援疆工作质量,打造本溪援疆品牌。
他理清“出”与“进”的援助托里工作思路。
出,就是学生走出托里,产品销售出托里。
于是,他始终把托里百姓关注的教育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为启动停办的托里优秀学生到本溪借读项目,他多次奔走托里与本溪,四方求援,最后找到市长面陈,使得项目不但延续下来而且实现了飞跃。2018年,托里的学生从原本只在市一中借读,延伸到市一中、市高中、桓仁一中、本溪县高中四所重点学校,到本溪学习的托里孩子人数也从当初的每年3人增加到了16人。
对于托里的孩子,这是他们的诗与远方。
为了托里的教育梦,他开创性提出并组织辽科院的大学生到托里支教。为了能够吸引大学生,2018年6月11日,他专门到辽科院给大学生做演讲,向他们介绍托里,介绍托里这片深情的土地,介绍校园里渴盼知识的孩子,讲述托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他的演讲感动了许多大学生,打动了许多大学生,29名不同专业的辽科院大学生走进托里。
于是,围绕让托里县土特产品销售出去的理念,辛耕与托里的相关部门三次往返托里与本溪,看地点、谈价格,在本溪市明山区明东路77号开起一家托里土特产品超市。来自万里之外的托里风干肉、黑枸杞、奶啤等原汁原味的托里特色产品吸引本溪市民纷至沓来,超市品牌影响力迅速提高,5个月完成销售额20多万元。托里的产品在本溪有了渠道,有了市场。仅仅羊肉,超市在托里就收购200多吨,不但带动了托里县养殖户增收,还带动50余人就业。
在辽宁援疆各市当中,本溪市第一家开设特产超市。
超市成功的经验启示了辛耕,他再接再厉联系相关部门,在本溪举办了第一届新疆美食节,为期1周的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余人,日最高销售额1万多元。
托里要发展,人才要进去,项目要进去。
于是,辛耕提出托里7个乡镇与本溪7个县区对接,乡镇与村对接的具体工作思路与方案,夯实托里发展的基础。市政府每年的100万资金与县区每年的210万资金,成为点燃托里的7个乡镇项目的火柴。
他策划并实施了柔性援助计划,按照托里的需要定制人才,除援疆人才之外,针对托里各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实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人才援助计划。来自本溪中心医院、本溪中医院、本钢总院、桓仁县医院的医生,在托里工作的3个月时间里,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帮助托里医院,建立新科系,提升医疗质量。
在托里工作队,他精心细心营造团队的温暖,构建家的氛围。
哪个援疆队员过生日,队里一定为他准备生日蛋糕,大家一起为他唱上一首生日祝福歌。有队员生病住院,队里的人都轮流去医院陪护。谁下班回来晚了,他都要提醒食堂留饭。每周的菜谱,他一定亲自把关,哪个菜大家不爱吃,哪个菜剩下的多,都做到心中有数。
蔡玉生的侧影
蔡玉生是托里分管旅游和卫生工作的副县长,旅游系发展之重,卫生系民生之重,压在他肩上的是一副沉重担子。
作为从事过宣传与文化工作的他,做起旅游工作从容而淡定。
托里旅游发展,一定规划先行,磨刀不误打柴功。托里镇哈萨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白杨河湿地生态人文风景区的规划编制完成。全县旅游扶贫技能培训班,66名贫困农牧民学会旅游致富就地生财。旅游宣传推介片亮相乌鲁木齐时代广场大屏、人民电影院环岛大屏、边疆、乌市机场七屏,地州机场全网13块大屏。依托北疆黄金旅游线路,推进以巴尔鲁克山、白杨河湿地生态人文风景区为重点的自然景区,以塔玛牧道、老风口生态区为重点的人文景区(线)建设。结合省道318线、221线沿线乌雪特、铁厂沟、庙尔沟等乡(镇)哈萨克民俗风情园项目建设。鼓励农牧民发展民族特色的“农牧家乐”,白杨河湿地风景区52套45㎡二层钢结构板房,果子沟脱贫攻坚旅游基地建设如期竣工。7套52㎡旅游扶贫工业厂房发放给贫困牧民作为旅游客栈。庙尔沟镇14户贫困户经营的牧家旅馆进行高标准配套家用设施,哈萨克民俗文化风情旅馆留住游客体验哈萨克饮食风俗文化。
一套组合拳打出去,旅游产业的星星之火开始在托里燎原。
解决百姓就医难是重中之重,他组织相关部门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举办服务培训班,制作悬挂工作流程图,让百姓不但看懂而且能够会用。托里县域面积大,乡镇医院的条件与技术差,就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全民健康体检率实现91.27%。引柔性医疗援疆医疗专家的活水,弥补托里医疗力量的不足。
李文攀的背影
李文攀来自高新区组织部,在托里,他既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又是援疆办的办公室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无论是哪一丝哪一毫都不许出差错。虽然参加工作已经18个年头,有历经多个科室和岗位的组织工作经验,但是,来到托里,他强烈地感受到组工同事肩负的压力和责任。他多学多看多琢磨,融入工作其中,奉献事业其中,拧紧工作的每一个螺钉。
把自己当作一名托里人,不做语言的巨人,做行动的伟人,这是李文攀到托里的工作理念,也是他的行为准则。
他协调本溪托里两地互派7名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任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6个月,就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党建及扶贫等方面开展专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党建援疆的新模式。他为全县的51名通讯员举办培训班,以《办文办会办事的那些事》为题讲授写作技巧,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他牵头组织15名托里县社区村干部到本溪进行为期45天的挂职培训。“本托青年手拉手·文化交流融真情”的青年文化交流活动,他是组织者是领队,也是具体实施者。三次活动,每一个细节,他都精心琢磨,从吃到住,从听到看,把活动的影响力体现在每一个具体内容的设计上,把活动的穿透力融注在每一个现场体验的冲击中,3年的活动加深了两地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珍惜兄弟感情,建立水乳交融的民族关系。两地青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援疆的一个品牌,成为托里青年关注的焦点与仰望的目标,能够参加交流活动成为他们的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甚至,去本溪文化交流的托里青年回来的时候,全村人都到村口迎接,把青年人去本溪参观当做全村的大事好事。
打开眼界,才能发现世界。
3年援疆,李文攀起草整理完成讲话稿、汇报材料、文件、信息的字数达到30万字,每年处理各级来文来电300多份。参与接待各类代表团、考察团到托里考察学习30批次近100人次,筹办各类会议30场次。他共上报各类宣传稿件100余篇,编发《本溪援疆工作动态》58期,编发援疆微信公众号41期;被上级媒体采用317篇,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89篇,辽宁党建、天山网等省级媒体采用111篇,《本溪日报》、《塔城党建》等市级媒体采用117篇。2017-2018,他连续两年获得辽宁前指宣传考核满分。
每一个成功团队的身后,都站着一个个无私奉献的人。
本报记者 冯金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