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平安产险就开始关注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于2018年在国内首个车主公益平台“益行关爱”上正式发起了“寸草安心”乡村儿童公益项目。

  日前,在2019乡村儿童教育分享会上,平安产险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共同启动“寸草安心”专项基金,并全面开启公益月主题活动,旨在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建设心理教育体系,切实帮助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会后,平安产险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CFO张智淳接受了中国青少年品牌发展计划专访。在访谈中,她结合平安产险在关注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公益实践历程,分享了自己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

  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据国家扶持项目网最新统计,到2018年8月为止,我国农村有697万缺少父母陪伴的儿童,而这些儿童中有30%左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与父母长期相隔,在身心发展中存在更多的潜在危险性,即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缺少父母陪伴的乡村儿童的身心适应过程,坚持关爱保护和促进发展并重,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儿童时期正是个体身心发展、性格人格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知识储备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值得被关注。同时这些孩子正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乡村儿童关爱体系,帮助乡村儿童提升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走进乡村儿童内心

  守护童心关爱成长

  很多乡村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代际差异、父母陪伴缺失、师资力量匮乏,这些因素的存在让孩子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被无限放大,他们往往在贫困、孤独、无助,在渴望陪伴中长大。张智淳谈到,《寸草安心》纪录片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画面让她印象深刻:想父母的孩子装病赖床,在寝室打架、不知道怎么穿衣服……看得让人心生怜爱,但更值得我们深思。孩子取得小的成绩需要有人分享、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帮解答,因此相较于物质帮扶,他们其实更需要来自精神层面的关爱。

  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缺乏父母陪伴的乡村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很难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上缺少父母关爱的乡村儿童性格缺乏安全感,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守望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深刻了解守望儿童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提供帮助。

  深耕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人人公益实践新模式

  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公益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问题,有效地促进社会成员共同进步,从而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当今也越来越多人愿意加入到社会公益的事业当中,希望可以献上自己的爱心。

  张智淳十分提倡“人人公益”理念,她认为,多数人还是愿意用举手之劳去尝试帮助和关爱乡村儿童的。公益不仅仅是简单的捐赠行动,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人性,如何挖掘科技、互联网公益中的温度,让人人皆予热爱,也是平安在发展科技、公益时始终坚持的使命。

  与此同时,平安产险也开展了一系列帮助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践,如“教学设施+师资培训+标准课程+志愿服务”的乡村儿童关爱模式,通过为乡村学校提供一系列教学设施,再从社会招募一些有爱心的青年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来开设系列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这一系列完整的志愿服务能够更好的让缺少父母陪伴的儿童感受到温暖,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坚守初心反哺社会

  持续践行爱与责任

  正如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品牌总监盛瑞生所言“我们相信,只有人人互连、互信、予以热爱,一个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命运共同体才得以构成”。“爱与责任”或“对爱负责”不只是种态度,更是丈量企业生存发展的标杆;于人于机构于组织皆如此。

  奉献国家、回馈社会是平安的文化基因,平安产险未来也将继续致力于关爱贫困山区乡村儿童成长,不遗余力地建设更加完善的乡村儿童健康成长帮扶体系,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最后引用张智淳对青少年的寄语: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衷心祝愿每一位孩子能够收获梦想,成长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