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在全面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坚持高位推进、打好基础、做好稳定,既把握了改革的节奏力度,又解决了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化解了主要矛盾,使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在年底前基本完成。

    厂办大集体是计划经济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经济组织,曾经为安置就业,增加地方财政,促进社会稳定作出过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的深入,对主办国有企业有较强依赖性的厂办大集体的“命脉”被切断,加之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厂办大集体处境艰难,许多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破产,职工下岗失业,一段时间以来,已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我市在经过前期大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于去年8月正式启动并实施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在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把握节奏力度。成立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22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推进,市领导亲自上阵,调度督导,解决问题,全力保障改革任务顺利推进。抽调各方面精干力量,组建厂改办,分工负责综合协调、政策指导、信访稳定、资金管理工作,建立了要事报告、定期会商、月报、半月报、周报、日报工作机制。各参改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充分利用8小时之外,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对按时完成全市的厂改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市坚持打好基础,解决难点问题。开展综合调研,全面掌握各参改企业实际情况,一揽子出台以职工安置为核心的 11 项改革政策,各参改企业认真组织开展企业性质界定、职工身份认定、清产核资、审计评估,逐企逐人核实各项保险欠费,对全市统筹使用财政补助资金优先解决养老、医疗保险欠费等工作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针对本钢厂办大集体改革量大、面广的实际,市厂改办负责同志深入本钢综合工业公司,面对面与涉改职工交流,答疑解惑。

    与此同时,坚持做好稳定,化解主要矛盾。实行阳光操作,公开聘请审计、评估、稳评第三方服务,确保改革在公开、公正、公平下推进,有效化解职工顾虑。加大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梳理50余条政策解答意见,使各参改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于暂时没有回厂办理安置手续的个别失联职工,建立了相应措施,确保全部参改企业职工得到合理安置。

    截至11月30日,我市关闭和实施改制国有厂办大集体企业468户(改制43户、关闭425户),申请上级财政奖补资金14.29亿元,安置职工44131人,企业改革完成率达 100%、职工安置率达 96.71%,一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完成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本报记者 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