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13日讯(记者 郭文培) “工业是辽宁的当家优势,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排名全国第三位,时隔5年再次领跑东北。”12月7日,媒体见面会上,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申世英介绍辽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他表示,2018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已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
12月5—7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辽宁线在大连、沈阳两地展开,采访团先后赴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华晨宝马公司、沈阳富创精密设备公司、东软医疗系统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等7家公司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摩采访,近距离回顾了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之路。
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发起设立的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我国第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企业。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丹敏介绍,普通一辆小车一般需2、3分钟即可加满氢气,大车大概需要5分钟,续航能力在300-400公里。
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制造的大型船用曲轴是万吨轮船最重要的核心装备,被誉为“巨轮之芯”。曲轴采用对接式结构,总长度23.519米,重量达488吨,在制造上其精度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是我国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升级的标志性产品。
随着中国数控机床自主研发不断发力,国外巨头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时代将很快成为历史。一个高端数控机床上的零部件传感器,美国进口产品价格高达每台70万元,其成本不足3万元。大连光洋科技研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其精度达到头发丝直径的1/140,市场售价确仅为12万元。
光洋科技自主研发的五轴叶片铣削加工中心,凭借85%以上的自主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台售价仅为750万元,以更优的性价比,几年间已从国外巨头手里抢下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华晨宝马智能地应用“工业4.0”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聚焦视觉识别技术、智能数据采集分析、自动化创新及数字化生产流程四大技术领域,通过将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流程,为业务、客户及社会创造价值。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IC装备精密零组件全制程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已通过业界最权威的半导体零部件供应商评估审核——美国应用材料公司AMAT SSQA审核、日本东京电子TEL质量体系审核,累计通过美国应材表面特殊制程认证63项,位居亚洲第一。
中国第一台CT、第一台螺旋CT、第一台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设备、第一台三维彩超等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都在东软医疗诞生。在长达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软医疗依托东软集团和东北大学的产学研资源,不断提升研发实力,一次次改写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史,开启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新篇章。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机器人本体研究与应用的企业,新松机器人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时间的市场和技术封锁,早在2000年左右,便已经批量应用于工程机械、摩托车制造等领域,并逐步站稳国内市场。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中,新松智能移动机器人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独特的应用视角,以全新的导航算法、通讯系统及电池加温处理等独特方式,首次实现在超低温、强烈干扰的环境下“舞动演出”,这是世界机器人史上的突破。新松机器人完美表现,惊艳世界,彰显了“中国智造”的魅力。
辽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今天的辽宁,在大规模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能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为高端制造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而涌现出多家高质量发展企业。
2020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展望明年,东北振兴之火已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