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道沟村通过植树造林发展中药材带富一方百姓
  穷山沟变成“聚宝盆”

  初冬时节,几场雪后,山城一片银白。在通往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二道沟村的山路上,两旁树林里树叶虽已落尽,但仍可听见阵阵悦耳的鸟鸣。就在这片银装素裹的山林里,藏着二道沟村村民的“聚宝盆”。

  据该村委会主任吴丕民介绍,多年以前,这周边还是一座座荒山,每到夏季汛期,山上流下的洪水就会冲毁农田和房屋,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这让村民们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大家在没有任何现代造林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镐头和铁锹,耗时10年,造出3000多亩人工林,把贫瘠的荒山变成了富饶的森林。

  树木长成后,林子里长出一些野生中药材,当地百姓便养成了零散种植野生中药材的习惯,只是技术、规模都不成熟。改革开放以后,该村百姓心思活了,从外地引进新技术,在茂密的人工林里种上了林下参、八股牛等中草药,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全村100多户,家家都有林下参产业,总面积能达到2000多亩。这几年,大部分村民家的林下参都卖上了好价钱,进城买房,买车,不用再像过去那样出门打工讨饭吃了!”吴丕民笑着说。

  致富之路永无止境。眼看着林下参产业日渐趋于成熟,村民们又打起了平地种植中草药材的主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该村创新脱贫模式,借助良好的中药材产业种植技术和市场优势,与安徽亳州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签约,试种防风、白芷等草药材。获得收益后,村党支部将收入的60%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让每户领到2000元帮扶金。

  今年秋季,该村的防风、桔梗等平地中药材又借助“快手”网络直播之力,成功与河北地区一家中药材企业建立联系,创造出2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还辐射带动周边5户村民共同发展中药材产业。

  “这两年一直跟着村里种中药材,今年俺家的40亩防风一共卖了4万多块钱。不出门打工,也不用愁生活费了!”村民宋洪霞激动地说。她告诉记者,在防风生长期间,该村邀请的中药材技术人员定期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药材成熟后,村两委还帮忙联络销路,这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中药材之路走下去。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