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权威调研机构的一份市场报告预测,全球塑料瓶盖需求正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将达到1.9万亿个。司空见惯的塑料小瓶盖,蕴含巨大商机。然而国内能生产塑料瓶盖原料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2015年,一家在中石油系统举足轻重的大国企,与“小瓶盖”较上了劲儿,专心研发聚乙烯瓶盖料,终于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这家企业就是抚顺石化公司。

    抚顺石化最早的炼油厂可以追溯到1928年。随着抚顺解放的枪声响起,1948年,满含着抚顺石油工人血泪的3座人造石油厂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一切都寄予了共和国的期待。3个炼油厂以超常的速度恢复了生产。抚顺解放后,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人民解放军前线作战和后方人民生产,都迫切需要石油资源。当时,抚顺石化前身的抚顺西制油厂在恢复生产后,利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全力生产,制造出页岩原油5万吨,占到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41.4% ,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功勋。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油田的发现,让新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抚顺石化随之成为中国最大的加工大庆原油和生产燃料油的基地。抚顺炼油工业不仅完成了从生产、加工页岩原油向加工天然原油的重大转变,还撑起了新中国油品生产的半壁江山。

    而经过六十年代的“炼油工业大会战”,中国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自给率达100%,彻底结束了中国人用“洋油”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迈向复兴的新纪元。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抚顺石油一、二、三厂,和抚顺市化学纤维厂、市化工二厂组建“抚顺石油工业总公司”。后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更名为抚顺石油化工公司。

    当新世纪的曙光闪耀,抚顺石化也历经改革的阵痛,拉开了调整炼化产业结构,建设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的序幕。

    历时6年艰苦奋战,2012年,抚顺石化年8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总投资237亿元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大项目建设全线告捷。

    “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项目,是带动抚顺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城市转型的龙头项目。

    也正是依托这个项目,抚顺石化得以在连年亏损的逆势中成功突围,持续开发出聚乙烯瓶盖料等高端、特色、差异化新产品,实现换档提速高质量发展。

    2018年,抚顺石化全年实现利润37亿元,跃居中国石油27家炼化企业第一名。

    如今,抚顺石化年原油加工能力11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不仅是集“油、化、纤、塑、洗、蜡、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炼化企业,更是世界最大的石蜡基地、亚洲最大的表面活性剂基地、中国最大的贵金属催化剂生产基地。

    当回望抚顺石化90年筚路蓝缕,在每一个时代的前沿,都能看到它奋勇争先、产业报国的矫健身姿。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入太空、第一次南极科考船驶向蔚蓝的海洋、第一块石蜡走出国门销往欧洲、第一支蜡烛点燃上海世博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抚顺石化累计加工原油3亿多吨,还向全国各地输送2万多专业人才。

    新中国的身体里流淌着抚顺石化输送的“能源血液”,而这家风华正茂的九十年老企,更与新中国同频共振,一路筑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