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疫情在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长时间身着防护服,如“超人”般忘我工作。防护服能隔离病毒、隔离危险,隔离不了的,是爱。

    “穿上防护服的我,仿佛变成了‘超人’”




    “忘记了穿着防护服的不舒适、长时间戴着N95口罩的憋气,忘记了几个小时没有上厕所、没有喝水。穿上这身防护服,我就变成了‘超人’。”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副教授王轶娜的一线抗疫日记。

    “因为防护服需求突出,护士长反复提醒不能浪费任何一套。”王轶娜说。

    直到晚上11点多,王轶娜才喝上一口水,“下班后,我赶紧给家人和同事报了个平安,没有说太多,因为明天还要工作八小时。”她写道。

    记录完一天的抗疫故事,在给家人和科室发了报平安的微信后,王轶娜便倒头睡着了。当天日记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今天所有患者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隔着护目镜,我也能感受到患者眼神的变化”

    ↑郭洪亮的同事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送他出征的场景。

    “我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外科的一名护士,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郭洪亮27日在湖北武汉写下的入党申请书。

    30岁的郭洪亮是辽宁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之一,也是小组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的专业是重症监护室护士。

    “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郭洪亮谈起初衷很平淡,“我在重症监护室干了8年,有经验;我年轻,没结婚,负担小,我应该去。”

    29日是郭洪亮第一天进入病区。早8点,在武汉市蔡甸区一所医院里,他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进入隔离病房。尽管事先准备很充分,但还是遇到了“小情况”:护目镜冷热交替出现了雾气,但不能用手碰一下,要等到雾化成水,才能开展工作。

    上岗前1小时,郭洪亮就不喝水了。“就是为了不脱防护服。因为进出隔离病房需要更换防护服。为了节省防护服,我们尽量少喝水、穿纸尿裤。”

    “隔着护目镜,我也能感受到患者眼神的变化。”郭洪亮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疗队带来的既是人手,也是信心。

    “勇气与担当,是妈妈送你的生日礼物”

 

    29日晚,培训了一整天的护士宁雪娇拨通视频电话:“儿子,生日快乐!”这一天,是她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四天;这一天,也是她儿子10周岁生日。

    正月初二凌晨5点,宁雪娇和医护同仁从辽宁一道奔赴武汉。“到这儿几天来,我们一直在集中培训,最重要的是学习穿脱隔离服,要求十分严格。”

    “之前给了儿子很多许诺,给他做拿手的西红柿鸡蛋面、当面说生日快乐唱生日歌,现在都实现不了了。”宁雪娇说,29日早上培训前匆匆给儿子发了个信息,这让她倍感亏欠。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疫情进展,儿子也每天都来问我相关情况。现在我来到一线,出发当天年幼的儿子也哭闹了。也许他现在还不能理解我的选择,但我跟他说,勇气与担当,是妈妈送你的生日礼物。”宁雪娇说。

    儿子生日当天,宁雪娇的丈夫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媳妇,在抗病毒第一线,一定做好防护,院领导们每天都在加班,给你们筹备后续的防护装备等物资,所以你们在前线,不要有后顾之忧,帮助武汉人民闯过最艰难的关。”

    30日,宁雪娇正式踏上抗击疫情的岗位,而如宁雪娇一样,全国很多医护人员抱着同一个目标来到武汉。“各项医疗活动有序开展,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共渡难关。”宁雪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