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辽宁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137名医护人员深入抗击疫情最前线展开工作。2月2日,辽宁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18名医护人员再赴湖北。辽宁省委网信办与人民网辽宁频道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前线日记——辽宁医疗队的故事》。通过辽宁医务工作者的战“疫”经历和故事,共同感受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辽宁担当、辽宁力量。
前线日记——答应我:一起去,一起回!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尹超
2020年2月2日,星期日,晴,沈阳桃仙机场。
今天,我们第二批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成员马上就要出发去武汉了。
27号中午12点多,我分别接到同事马晓春主任和护理部王爱平主任的电话,说院里和科里决定派我作为辽宁省第二批的队员去驰援武汉疫区,我当时第一句话是“谢谢领导信任,保证完成任务”。
我05年开始从事重症护理工作,重症护理工作15个年头里的,经历了很多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的临床工作,积攒了很多的传染性重症患者的防控和护理经验。
08年我到四川抗震救灾,当时我25岁,火线入党。在当时的灾区,我深感我们整个国家众志成城的决心,党和人民巨大的凝聚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在前线连续48小时不间断护理一位因地震被困导致挤压伤、骨筋膜室综合症、急性肾衰、MODS的女孩。从基础护理、重症监护、CRRT支持、心理支持等全面的医疗护理中,小女孩的病情最终得到稳定,转到后方医院继续治疗。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经过自己救治护理的轻重伤员。经过那次灾难救援,我也从中深刻的学习和感悟了很多一线灾难救护的经验。
而且我也是我们医院的国家级卫生应急医疗队的队员,2011年入队,也算是老队员了,每个月都会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每年都会参加大型突发公共卫生医疗救援演练。这些年的演练和学习,也让我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16年开始从事重症护理管理工作,作为护士长这几年里,除了科里的日常工作,还参与了浑南院区重症医学科病房的设计和流程规划,从设备物资调配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院感控制等方面工作,跟着马晓春教授、护理部王爱平主任和院里的很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很大的提高了这些管理工作的能力。
1月份中旬以来,院里和科里都在组织全员培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我深感疫情的形势严峻,马晓春主任在科室会议上号召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好准备随时到抗击疫情的前线。我当时第一个心理反应是,我是一名在四川抗震救灾前线火线入党的党员,在这次抗击疫情战役中,我仍然要冲到第一线去跟武汉的同志们并肩奋战,这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要做的事情。同时我是一名ICU的护士长,医院和科室培养我多年,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要敢于站出来。另外前线有大量的重症患者,前线ICU的同道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状态,有很大被感染的风险,我更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职责,把他们替下来让他们休息一下。
经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深入学习,评估了自己多年的临床护理和卫生应急救援经验,1月23号,我向马晓春主任提交了自己的请战申请书。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很精彩,一家人坐在一起都很开心,但是我确实没怎么看,时不时的拿出手机查看疫情的新闻报道,上网查相关传染性疾病防治的文献,我感觉全国的医务人员都是这样过的年三十。
既想着疫情发展能得到有效控制,又想着如果派我去前线支援,我还应该准备哪些物资和知识,脑子里不断反复推演着到了疫情前线的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心情确实不好,但又不能让家人感觉出我的忧心重重。
27号中午领导给我电话的时候,家人正在一起吃饭,全家人的风声笑语顿时停止了,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其实我递交申请书的事情并没有告诉家里人,就是不希望他们因为担心过不好年。我还是比较愧疚的,当时想着在出发那一刻再告诉他们。女儿还小,19年刚上学的小豆包,但也在那天问了她妈妈一句话:“爸爸上班带没带口罩啊?病毒啥时候走啊?”。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情……。
妻子虽然在默默整理碗筷,看得出她的内心五味杂陈,但最后还是强忍着泪水说:“记住你是家里的顶梁柱。08年你参加抗震救灾,我去机场送的你,接的你。这一次我还要去机场送你,但也一定要到机场接你回来,一定要平安回来!”,说完这句话下一秒就是:“咱俩现在马上去超市给你准备生活用品,准备好随时出发”。其实,我懂她的心情。
待命出发前的这些天,院领导和医院职能科室、科室领导根据前线的情况一直给我们筹备去前线的各种生活物资,尤其是在目前疫情严峻的时期,大部分商场超市都关闭的情况下,尽可能为我们提供保障,在此我们每一位队员都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们重症医学人,常常称自己是生命死亡前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疫情我们不会退缩。我们不想做英雄,我们只是在完成白衣战士的职责和任务。第二批赴湖北支援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只有一个目的:此战必胜。只有一个心愿:一起去,一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