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年初二到2月20日,留给华晨集团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生产30辆负压式救护车的重任担在了每个生产人员的身上。对于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和员工来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作为“生命线的守护者”,负压式救护车承担着疫情中病人安全救护转运的重任,早一天将救护车生产出来就可以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救助中去。2月5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华晨集团获悉,集团率先完成了10台救护车的交付任务,6日一早,其中3台救护车将从沈阳运往新疆。
大年初二一线员工返岗投入生产
1月24日,华晨集团接到工信部安排制造负压式救护车的任务,确保在2月5日完成10台,2月8日完成15台负压型救护车的交付,2月20日,30台专用救护车全部开赴抗疫前线。
除夕当天,华晨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开始紧急联络供商,招回工程师和员工,争分夺秒,马上组织恢复生产,全力支持各地防疫工作。得知要提前上岗恢复生产,从大年初二开始,生产相关工作人员纷纷返岗。
心知这是一场与疫情的速度对抗,工程师和一线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零点以后。他们常常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有时候饿极了就泡一碗方便面来充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期间几乎没有人想要休息几分钟,用他们的话说,“虽然挺累,但一想到能够为防疫一线贡献自己力量,就会瞬间感觉像充了电一样,干劲十足。”
压缩工时提前一天多完成全车密封
从正式生产到车辆交付,20天的时间里华晨集团要生产出30辆负压式救护车,这不仅是对速度的考验,还要攻克技术上的难题。对于负压式救护车来说,最为关键且耗时的便是密封环节,正常情况下,全车密封需要2到3天的时间,但在疫情面前,每一天的生产时间都弥足珍贵。
华晨集团的高级技师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技术,利用负压系统图纸和数模进行反复设计验证,硬是把全车密封的时间压缩到1天。同时,他们还高效率地改装完毕线束改制、排气系统改制、专用设施安装等环节,不但压缩了时间,还保证了救护车的功能性和质量。
车辆生产离不开充足的备件供给,春节期间供应商很可能暂时停业休息。华晨集团各企业赶紧与北京、浙江等地的供应商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车辆的备件采购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一臂化”急救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根据抗疫需要,经过专业论证和数字模拟,此次华晨集团应急生产的救护车,全部采用欧洲先进工艺流程,配有2.0L发动机,最高车速可达150km/h。在行驶安全方面,此次生产的负压式救护车车身材料使用了高强度车身板材,可有效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外加博世先进的ABS+EBD系统,使整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
为了方便车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救护车车长5.23米,为紧急救治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空间便利性。医疗舱内饰采用自灭菌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无挥发等特点;软包材料采用抗菌PU,具有易清洗、可消毒特点。救护车还配有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车内的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专业配置齐全,具备了防范疫情、抢救监护等多种功能。
医疗舱布局也参照了欧洲急救原则,结合国内急救实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一臂化’急救设计,使常用的耗材、医疗设备均在医护人员的一臂范围内。不仅方便了医护人员操作,提高抢救病人速度,还可以满足疫情救援的需要。
负压空气化空调保护医患安全
由于负压式救护车具备“负压隔离”的功能,在保证救治病人的同时,还会对医务人员实施高效防护。华晨雷诺金杯救护车专门配备了负压空气化空调,其采用流体力学的设计原则,通过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平衡气流压力,使负压舱内形成一个固定的空气流场区域,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同时,负压舱内空气压力在-10Pa至-120Pa之间,使得空气流的死角和漩涡流最小,在保证救治病人的同时,达到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记者从华晨集团获悉,目前首批10台负压式救护车已生产完毕,2月6日,3台救护车将运往新疆。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记者 方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