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出完春节前的最后一期报纸,报社已经开启假期休报模式。当天上午9点30分,我和部门同志林林赶到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采访急诊科护士杨淑芳。回头看看,我市发现的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行动轨迹,这个时段也在急诊科,我俩几乎与她擦肩而过。

  疫情突如其来,为了把党和政府的决心及实际行动报道出去,为了安定民心稳定社会,为了让全市百姓重视疫情、防范病毒,报社上下团结一心,采编部门放弃休假集体返岗,投入到这场全民战“疫”之中,坚守在属于我们的宣传阵地上。

  我所在的融媒体宣传策划中心,担负着全市医疗战线的采访报道任务。疫情发生后,部门全体同志早于报社要求,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我们每天前往市卫健委、市卫健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等多个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采访拍摄工作,为了采访到鲜活的新闻,大家不惧危险,坚持深入一线。

  战斗在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最受百姓关注,但由于疫情的特殊性,也最为神秘。1月28日下午,我主动联系我市唯一的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采访到了该院感染五病房的主治医师李德春。李德春是该院这次抗击疫情第一应急梯队的负责人,我市确诊的3位新冠肺炎患者,便交由他的团队救治。“战疫”最前沿,可敬可爱的医务工作者们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医者的使命与担当,他们无私、无畏、无惧、无悔,他们直面疫魔,逆风飞扬。经过深入沟通与采访,我完成文稿:《白衣卫士冲在“战疫”最前线》,以带有镜头感的写实语言深刻描绘了患者最近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医务人员在负压隔离病房的工作场景,稿件刊发后引起很大反响,通过报道,读者真切感受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私。

  随后,我又采访了六院隔离病区总指挥田英俊,通过他的描述,还原了他和一位71岁的感染科退休老主任的通话内容。退休11年的老主任仍惦念着工作了一辈子的感染科医务事业,疫情面前,他第一时间申请归队,申请到抗疫战斗的最前线。我及时报道了这一感人瞬间,两代医务工作者的对话感人至深,激励着全市冲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勇敢向前。

  《脸上深深的印记  那是光荣的勋章》、《卫健“新兵”无畏无悔》、《坚守战疫一线  疫情不退我不退》、《小卫生院里的大格局》、《热心市民撸袖献血为生命加油》……与疫魔搏斗的白医天使,勇敢逆行的赴汉医疗队员,坚守一线的基层工作者,踊跃献血的热心市民……除夕以来,我采写抗击疫情相关新闻19篇,近2万字。

  我的部门主任顾铖清曾在“战疫”刚刚开始的时候对我们说:“山城百姓依赖我们的信息传播,需要从我们这里获取最真实的声音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今天,阳光灿烂温暖,照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温暖的阳光终会穿透病毒,疫情终会过去。那时,我们今天的参战,都将成为骄傲的回忆。”她的话语给部门每一位同志以鼓舞。17天过去了,虽然疲惫,但面对疫情,我们责无旁贷,宣传就是我们的工作,新闻就是我们的战场。

  记者感言:2009年甲型H1N1流感采访,有我;2012年“8.4”洪水采访,有我;这次抗击新冠肺炎采访,有我……每到关键时刻,山城记者总是能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不负人民记者的责任与使命。能与全市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一起参与“战疫”报道,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愿疫情早点结束,本溪和全国人民的生活能尽快恢复如常。

  本报记者  刘枫林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