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正月初八),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采访任务,跟随市领导到本钢南地医院门诊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好,马上到”。我放下手机的同时也撂下了碗筷。从正月初一至今,随着疫情不断蔓延,每一次外出采访都如同一次出征。

  但是我妈吓坏了,“啊?那里是第三例确诊患者密切接触人群的地方!真的要去啊?”

  我爸说,“去,应该去,我送你。”

  害怕、焦虑,要采访什么内容?还要去哪里采访?会不会有危险?一系列的胡思乱想裹挟着我。连日来,大都是一线突击检查或暗访督导,只有到达地点才知道采访目的,但到达每个地点我才知道,容不得自己有太多情绪,医院、社区、药企、超市、火车站及高速出口卡点……一个点接一个点;录音、记录、采写、传送……一条接着一条。

  由于总外出采访,怕把病毒带回家,初八采访结束后,我就让媳妇孩子暂时搬到父母家里住,主动把自己隔离了。晚上想儿子的时候,只能通过手机视频和他聊聊天。

  除了跟踪报道政务新闻,我更希望在采访中挖掘出一些温暖的故事。在平山区和平社区,当惯新闻“挖掘机”的我被一位社区书记所感动。她叫张明珠,春节前夕,收到了沈阳医大手术住院的医嘱,但她从1月21日开始,就一直在岗位上坚守。12天,从未离开过。她的工作是对第三例病患接触过的人群第一时间进行排查、登记和监测,并通过发布隔离信息及时切断传染源。这是最一线且危险的工作,可张明珠每一次出发都义无反顾,从采访开始到结束,我和她都带着口罩,但是她的眼神是那样坚毅、笃定。采访离开时,她用已经沙哑的嗓子叫住我说,“小荀,你采访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一起加油”。隔着口罩,我们都笑了。

  回来的路上,我所谓的恐惧和焦虑不在了,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每到一处我看到,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在井然有序地工作,他们精神饱满,镇定自若。医务人员防护衣、口罩等物资装备齐全,排班有序,有的医生、护士主动请缨已深入到湖北抗击疫情一线;社区工作者胸前戴着红色的“共产党员”徽章,格外醒目;还有一些志愿者在登门入户开展排查工作……

  正如父亲送我来时的路上所说,“一名记者一生中遭遇重大历史性事件的机会是不多的。每逢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一名记者,如果能见证和记录鲜活的历史瞬间,凝聚起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那将是最大的幸运,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在我心里,“力量”是我们身处不同战场,尽管不能拥抱,但依然能感受到的相视一笑的温度;是在同一场采访中,大家戴着口罩,但仍能远远地叫出名字,远远招招手的同行;是结束采访回家,同事给你的一个温暖的微信。所以,当我们隔着一层薄薄的口罩相互给予力量的那一刻,我不怕了,因为我们是彼此向上的力量。

  记者感言:

  春节,正是阖家团圆之时,然而,一个罕见的病毒———“新冠肺炎”正在猖狂袭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医生、护士、民警、社区工作者、记者……他们都是普通人,可他们都有一个闪光的名字——“逆行者”。疫情面前,他们像战士一样,以冲锋的姿态战斗着,用行动诠释着“山城力量”。

  有人说,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时间、生命和爱;新年给了我们一些恐慌,一些焦虑,但更多的是珍惜。

  愿春天早来,枝头满春、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