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注定会成为许多人生命中最难忘的一个春节。除夕夜,我市确诊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山城百姓开始恐慌,各种真假难辩的消息出现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初一早上,我开着车在马路上转了一圈,市内各大药店,口罩、消毒液、酒精已经脱销,各种信息让恐慌情绪不断扩散,这时百姓需要的不仅是防止疫情有效扩散的措施还有来自官方媒体给予的安全感。
非常时刻,危难时期。为了全面准确解读有关政策,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各部门有力措施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的信心传递给全市人民,大年初三,本溪日报全体新闻采编人员结束休假全员上岗,一声号令,我所在的城区新闻部记者,全部冲到采访第一线,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马不停蹄地记录着一线抗疫实况,把有价值的、值得信赖的权威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读者面前。
大年初三,一张一颗白菜售价近60元的图片在朋友圈、微信群大量转发,超市哄抬物价,屯积居奇的消息传播开来,我身边也有一些人开始恐慌。疫情发生的突如其来,百姓们焦虑越来越重,担心越来越多,为了让百姓及时了解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相关物品的供应情况和价格,我决定到人群密集的超市看看。我的想法让妈妈很顾虑,“能不能电话问问不用去现场采访?”妈妈用不确定的眼神看着我。我无法回复妈妈,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放心吧,我们单位有超级防护设施,不会有事的”。说谎的我不敢对视妈妈的眼神,转身夺门而出。大年初四上午,我带着口罩先后来到了人流密集的辽宁华联长江店、永丰总店、东明嘉业店、彩屯店、大峪店,现场实地查看百姓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的价格,查看货架上商品的种类是否齐全,通过对售货员和超市负责人的采访以及跟顾客的交流,我写出了《别慌!我市超市生活必需品供货充足价格稳定》的新闻,报道经本报官方媒体推出,在微信群里被大量转发,获赞无数!这篇不足千字的稿件,有效的安抚了群众的恐慌情绪,很多的百姓看到报道后选择理性购物,减少出行。
从放弃假日拿起笔那一刻开始,我便在想,作为一名记者,我应该知道此时读者最想获得什么信息?我应该用自己的笔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量!思索让我明辨方向,责任让我从容前行。
疫情出现后,个人防疫用品的购买是另一个热点。由于疫情来得突然,各大药店的库存顷刻间售卖一空,为了让不法商贩没有可乘之机,从初四开始,我就一直不间断的到各个药房、小市场进行明查暗访,对涉及防疫药品乱涨价,售卖假口罩,假消杀用品的行为及时曝光,有力地震慑了违法份子,帮助百姓减少损失。
之后,我又写出了《哄抬物价 售卖假货 严惩不贷》、《面对疫情美团外卖推出无接触配送》、《同舟共济 共抗疫情我市民营企业助力战“疫”》、《发挥工会优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20余篇报道,这些报道就是百姓生活里的“定心丸”,让他们响应号召安心待在家中。
春节假期,我一直在采访的路上,刚开始疫情带给我的恐惧渐渐地淡去,这个内心不断强大的过程,是那些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的普通人带给我的。华联超市的采购人员说:“为了山城人的菜蓝子不空,我们不能休。”药店的售货员说:“我们不营业,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怎么办?这是我的工作,我必须在。”这些质朴的人不会说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防护服和护目镜,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一份坚守担当,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工作中,我是记者;家庭中,我是女儿也是母亲。从大年初三开始,我一直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时间照顾上了年纪的母亲和上学的孩子,没为家人做过一顿饭,没为家人买过一棵菜,他们没有埋怨过我一句,给予我无条件的支持。每天早上出门母亲都会叮嘱:“别去人多的地方,要小心”;孩子上初三了,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正是需要陪伴学习的关键时期,可我却不能在家里陪他,当我满怀歉疚的和他说对不起的时候,他却说,我为妈妈是一名记者而骄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也有害怕,我害怕自已被感染也害怕把危险带给家人,每天下班,我都把当天穿的衣服放在另外的房间进行通风、消杀;每天,我洗无数次手,可我却从没有想过退缩,我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
记者感言:有人说,能亲历和记录一些大的事件,是一名记者的荣幸。2003年非典时期,我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记者,没有牵挂一往无前;2020年新冠疫情,我是一名老记者,有了牵挂却也义无返顾。在疫情面前,我是一名媒体人,记录,是我的使命和责任;发声,只为守护人心安稳。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为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我愿和千千万万在疫情中的逆行人一起守一方热土、护一方百姓,待到疫情过去,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牵着父母带着儿子一起在街头漫步,为每一位曾经为这场战“疫”付出过努力的人,送去自己内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