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我接诊了一位女医生

记录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汪海源

2020年2月8日,星期六,多云,武汉蔡甸区人民医院。

今天是正月十五,不知不觉来武汉已经两个星期了。从刚开始的紧张忙乱、忐忑不安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中间经历了很多艰辛。作为重症医学组的副组长,我的任务是每天对病房内的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医疗工作,配合当地医院协调重症患者的会诊、收治以及我们重症医疗组的排班。

在我们重症组进驻之初,由于当地医院的设计不能满足众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我们组火速汇同医院领导及ICU主任对接,2天内完成了对ICU病区的专项改造,顺利开展了重症医学科的医疗工作。

然而工作期间,我们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尽管武汉的冬天非常湿冷,但是我们为了保证感控的要求,尽量开窗通风。当消毒剂喷到手上的时候,感觉就一个字:冷!虽然当地医院的物资准备了很多,但有时候还是不够用,尤其是防护服。为了省件防护服,很多同志中午不休息,不吃饭,甚至有人还穿了纸尿裤。

患者越来越多,氧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医院的中心供氧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就在这时候,后勤部门为我们病房准备了很多氧气瓶。我经常会看见瘦弱的护士推着笨重的氧气瓶在狭窄的过道里艰难移动,真不知道她们哪里来那么大的力气。

12张床,12个呼吸机,全部是临床诊断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我们重症医疗组所有的医护人员要时刻在床边救治患者。尤其是遇到呼吸机支持对患者没有作用时,就要对其进行俯卧位通气,这时候需要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将镇静或昏迷的患者翻身,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就在昨天,我们接诊了一位当地医院的消化科女医生,刚刚30岁,被患者传染上了新冠肺炎,她的孩子才两岁。隔离治疗了两周,病情恶化,出现呼吸衰竭,在分院区转至我们主院区急诊的时候心跳骤停。凌晨4点多,大家赶到医院对她进行抢救。普通呼吸机治疗已经无效,紧急行俯卧位通气效果仍然不理想,医院尽力联系武汉市各大医院进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治疗。在日间,我与病房其他同事一起联合武大中南医院团队,成功对她进行了ECMO治疗,患者病情得到了极大缓解。

同是医生,看到她躺在病床上昏迷且无助,我的心情无法释然,心底在默默地流泪。这就是医生,这就是我们的专业。疫情凶猛,我们必须冲向前线,我们不上谁上?我们不来守护谁来守护?

盼病魔早日消散,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