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大棚生机盎然,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儿。垄上两尺多高的西红柿秧旺盛地生长,许多黄色的小花和花蕾点缀期间;垄沟里间种了小白菜和苦苣,绿油油的长得也特别水灵,讨人喜欢。这是记者2月18日在南芬区思山岭街道思山岭村潘成龙家的暖棚里看到的美景。

  小潘两口子很少外出,疫情似乎对他们影响不大。小潘家有一个暖棚一个冷棚,暖棚从去年11月上旬就开始耕种,眼下西红柿已经开花,很快就会挂果,但是西红柿成熟采摘还需要至少一个半月的时间,预计4月中旬就能上市销售。到6月左右,西红柿罢园,下一茬种黄瓜,一直持续到11月,黄瓜才罢园。冷棚从2月中旬开始育苗,清明过后就耕种。冷棚一般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辣椒等各种蔬菜。现在,小潘和爱人每天在暖棚里打叉、领秧,把多余的西红柿枝杈掐掉,让西红柿苗沿着细绳向上生长,以免倒伏。小潘家还有近两亩大田,春种秋收也要花费不少气力。他告诉记者:“我们一年一天也闲不着,每天早上一大早就起来干活,晚上八、九点钟才休息。我们家地比较少,一年辛辛苦苦,收入5万多元吧。地多的人家,一年收入十二、三万元。”

  思山岭村土质肥沃,村民种植蔬菜使用鸡粪,人工除草,因此这里生产的蔬菜品质较高,消费者特别喜欢。近年来,有的村民在大棚内种植刺嫩芽、大叶芹和猫爪子等反季节山野菜,在春节期间销售,刺嫩芽每公斤卖到15-20元。还有的村民种植白菜籽,出口韩国。据介绍,思山岭街道每年生产各类山野菜300多吨,棚菜和大地蔬菜5000多吨,总产值数千万元。

  思山岭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认真做好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民春耕备耕,不误农时。目前,保护地生产已经全面开始,暖棚进入田间管理阶段,冷棚正在育苗。种大田的农民正在准备种子和化肥,很快将着手整地备耕。”

  本报记者  王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