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的年岁大了,记忆力也不是特别好,但回忆起这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新时代,我们更要用雷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四干休所离休干部、88岁老艺术家朱光斗通过家人给记者发来这样一段话。

朱光斗是中国第一个运用曲艺形式演唱雷锋的人。60年前,朱光斗就创作了反映雷锋的快板《雷锋的苦难童年》。雷锋牺牲后,他创作并表演的数来宝《学雷锋》轰动全国。

多次相见过,雷锋说:

“我日日夜夜都想见毛主席啊!”

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朱光斗,多次见过雷锋。1960年,朱光斗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从事专业的曲艺创作、表演。当年10月,在沈阳八一剧场,朱光斗第一次听到雷锋忆苦报告,“我当时非常激动,回到团里,就写了一段快板《雷锋的苦难童年》。”不久后的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党代会上,作为特邀代表的雷锋在会后主动找到朱光斗,“我之前看过您的表演。演得太好了!”朱光斗和雷锋都有过当勤务兵的经历,这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1946年6月,14岁的朱光斗参军了,和小战友一起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被分派到中央机关当勤务兵。两人交流的时候,朱光斗就为雷锋讲述了当时的一段经历。一天,他挑着水走在枣园西边的小路上,迎面过来一位身材高大的首长,冲他说,“你这小鬼,穿的棉衣像大衣一样!”朱光斗笑了笑、点了个头就走了。后来战友告诉他,“这是毛主席!”朱光斗恍然大悟,因为没认出来毛主席,他特别遗憾。没过几天,他又见到了毛主席,这次终于握了手、说了话。雷锋听完大呼:“太好了!您见过毛主席!我日日夜夜都想见毛主席啊!”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缘份。

1962年3月,沈阳军区召开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朱光斗又和雷锋见了面。两人亲切握手、相互问候,热切交流。朱光斗回忆道,再见雷锋时觉得他成长得很快,“雷锋思想更成熟了,对党的理论掌握得很扎实,而且措辞得当,举止得体。”

最后一次见雷锋,是在沈阳站候车室。雷锋主动和朱光斗打招呼,告诉他部队在铁岭山区施工,自己来沈阳出差,办完事就回去。不承想,这竟是他和雷锋的诀别。

“雷锋的事迹太多、太散”

一度难住《学雷锋》创作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文工团准备专场演出,朱光斗怀着对雷锋的崇敬之情,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创作了全面概括雷锋事迹的数来宝《学雷锋》。

在动笔之前,朱光斗反复看了陈广生写的关于雷锋的通讯《伟大的战士》,加上他多次见过雷锋的亲身感受,内心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但真正投入创作时并不容易。前几天,朱光斗一句词都没写出来。“雷锋的事迹太多、太散,捏不成个儿,总是形不成创作思路。”

在屋里“呱嗒”不出来,朱光斗决定到战士中去寻找灵感。有战士问他:老朱,听说你见过雷锋?他回答:是啊,我不仅见过雷锋,我还跟他握过手。大家一听特别兴奋,“那咱俩也握握手,我也借借光。”这些对话让朱光斗打开了思路:谁离雷锋近一步,谁就多一分光荣;谁与雷锋亲一分,谁就多一分自豪;雷锋是军人的骄傲,是共产党人的骄傲;雷锋的伟大,正是体现在平凡之中!

数来宝《学雷锋》以两个战友争夸雷锋为线索,通过他们的对话,把雷锋的主要事迹串联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艺术构思。1963年3月12日,由朱光斗与范延东表演的对口快板《学雷锋》在八一剧场首演。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讲述战士雷锋的感人故事,引起轰动。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5月,他们在中南海,为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作了汇报表演。

《学雷锋》响遍了大江南北。据了解,当时很长一段时间,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放朱光斗的数来宝《学雷锋》,中国唱片社还录制了唱片。许多出版社在出版的图书中也选用了这个作品,并入选了大学和中学的课本。

“学雷锋,写雷锋,说雷锋,做雷锋”

成了一生追求

《学雷锋》成为朱光斗艺术生涯的代表作,雷锋的形象也牢牢印在了朱光斗的脑海。此后,学雷锋,写雷锋,说雷锋,做雷锋,成了朱光斗一生的追求。

朱光斗对数来宝《学雷锋》做过多次修改。他离休后,为了一个人演唱方便,将对口说变成了单口说。过去是唱全段,后来唱选段,唱小段。直到离休前,军区部队、省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学校的舞台,朱光斗跑了个遍,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打起竹板唱雷锋,有时也讲雷锋的故事。2003年,朱光斗还创作了快板《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演出再次受到热烈欢迎,这个快板还在全国老年文艺调演中获得了金奖。

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朱光斗的创作热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退,他始终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军队、讴歌英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牵动着朱光斗的心,他表示,投身于这场战“疫”中的每个人,都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这也激发他创作了快板《打赢疫情阻击战》。回忆雷锋的同时,朱光斗特地把这部作品录成视频发给《沈阳日报》,送给一直关注他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