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的等待,不少城市的各类学校陆续开学。在家“闷”着的这段日子,网络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离不开的“伙伴”之一。上网课、听音乐、看电影、刷抖音……都离不开它。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必须多个心眼,留神防范有些不法分子借“网”诈骗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不,营口市鲅鱼圈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就结合身边真实发生的网络侵害的案例和相关罪名进行了讲解,教你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案例1 : 冒充“家长”诈骗案

骗子陈某某以学生家长名义混进家长群,以发布“收款码”的方式假冒老师收学费,多位家长被骗13000余元。

检察官提示

遇到类似二维码付款情况时,家长切记要与老师进行电话口头确认,不可盲目地扫码付款。此外,同学和家长们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谨防以“卖医用口罩”“疫情捐助献爱心”等名义要求汇款的犯罪行为。

案例2 :“江湖救急”,社交软件好友借款诈骗案

小吴同学用微信和好友小王聊天时,小王突然需要“江湖救急”,说父亲车祸住院了,想借8000元。小吴不疑有他,立马把压岁钱全部转过去,第二天想关心一下小王父亲病情时,才发现自己已被拉黑。

检察官提示

平时应养成绿色上网的习惯,加强对自己社交账号的安全保护措施,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遇到自己账号被盗情况,及时通知亲朋好友。同时,接到此类信息时,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切莫轻易汇款或扫码转账。

案例3: 兼职刷单刷信誉诈骗案

高一学生小赵在疫情期间,时间充裕,有一天上网无意间看到有招聘兼职刷信誉的信息,就加了对方的QQ。在详细了解所谓的工作流程后,觉得比较轻松,上上网就可以赚钱,于是按照流程,先后扫码转账了3600元,被对方拉黑后才发觉被骗。

检察官提示

足不出户、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赚钱的网络刷单、刷信誉广告很容易让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看到后心动。不过,这种“好事”背后,往往都是骗局,面对这类低付出、高回报的兼职工作要提高警惕,切勿相信。

案例4 :网游交易陷阱,低买高卖诈骗案

大二学生小李想出售其在热门网游中赚到的装备,很快有人加小李为好友,欲高价买装备,先转小李定金1000元,交易过程中,对方称小李填写的资料不全,需要缴纳补单费,并表示这个费用会退还给小李。就这样,小李先后4次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了共计5000元的费用。然而对方仍要求其付款,小李发觉被骗遂报警。

检察官提示

不要相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谓的中奖或者低价出售点券、装备、账号等信息。在进行游戏相关交易时,也应当在官方平台进行,不要轻信他人,在第三方平台交易,切勿按照对方要求操作,更不要透露自己的相关个人信息和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