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山区卧龙街道欢喜岭村淳淳蓝莓采摘园的大棚内,温度正适宜,一串串如珍珠般的蓝莓挂在枝桠上,果实被一层薄薄的白色果霜包裹,让人垂涎欲滴。看着棚内的累累硕果,采摘园的主人郑铂译告诉记者,今年受气候影响,光照不足,蓝莓的成熟期比往年错后了十天,但目前销量还不错,虽然受疫情的影响外地游客减少,但市内游客采摘和近郊游客比往年多了一倍。

  近年来,蓝莓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促进消费群体的增加,给蓝莓产业带来广阔的前景。郑铂译在外地接触到蓝莓产业后,2018年回到家乡同父亲郑喜坤筹建了3座蓝莓大棚。因为棚区靠近集本线公路,又在水洞等景区的沿线上,客流量很大,淳淳蓝莓园很快打开了销路。郑铂译说:“我种的属于小众的无公害蓝莓,不施农药,一棵树的产量控制在六、七斤左右,果实自然成熟后还要观察它的外形,等待甜度达标再采摘,价格稍高,但保证每颗果实都是精品。去年由于经验不足,果品个头偏小,今年就大很多,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销路越来越宽。”小郑家蓝莓打开销路的法宝的确是依靠品质和口碑,记者看到他的手机里有几个宝妈群,都是起初给家里的宝宝尝过了蓝莓,觉得品质不错的宝妈们相互推荐的,所以小郑家的蓝莓有一批忠实的“宝儿粉”。受疫情影响,以往东三省经常来采摘的游客今年普遍也选择了邮寄,每天要雇工人采摘装箱,仅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发出200多箱蓝莓,其中还有一部分礼盒发往江浙沪一带。

  郑铂译告诉记者,除了微商和网络上的销售,蓝莓自助采摘的生意今年也大有起色,本地采摘增加了很多新客,每到周末多则达到三四十人进园采摘,还有的顾客专门来采摘赠送亲朋好友。

  本报记者 于佳钰 摄影 李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