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都没见过这样热闹的比赛”,在高官镇新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个村22名选手正娴熟地将糯米放入粽叶,包好扎紧,不一会,包好的粽子摞起小山,新农村妇女主任付红霞说,今天来参加端午节活动的,年龄最大的有80岁的老人,最小的有2岁的娃娃。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端午节临近,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围绕“我们的节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精准扶贫相结合,组织开展“万水千山‘粽’是情”包粽子比赛。


讲:学优秀传统文化


“谁出说出5种本地的端午节庆祝方式?”本溪市民协理事、民俗专家徐春发老师的民俗课以抢答题开场。“吃粽子、插艾蒿……”一名妇女答道,她怀里不到2岁的小孙子穿着开裆裤,手里高兴地舞着粽子荷包。

本溪市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是高官镇的志愿服务单位,为了做好这次活动,他们选派了民俗专家徐春发为村民讲解端午故事、书法家白泓波为活动题字助兴。本溪市民协主席刘自波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作为文化工作者,他们有义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而且这次活动这么接地气,是他没有想到的。

一位村民听完徐老师讲座后自豪地说,原来以为端午节很平常,没想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过,我们的粽子也是世界美食呀。

比:评出“包粽子能手”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在新农村的广场上,高官镇11个村22名选手应声而动。这次比赛以村为单位,2人一组,每组分发6斤糯米、1斤红枣等材料,以糯米用尽为比赛结束。比赛不仅要求速度快,而且形状要均匀规则,包扎严密。满分100分,速度分为60分,每个名次递减5分;质量和外观分为40分,每包出一个合格的粽子得1分,大于等于40个得40分,低于40个以个数为计分标准。

比赛紧张激烈,但场上洋溢着欢声和加油声。最大年龄的选手是高官村的李桂兰老人,她今年80岁了,问她为啥来参赛,她说,现在村里人很少有人会包粽子,她就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也热爱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

最终,新农村、偏岭村、西麻户村成为“包粽子优胜村”,金凤云等6名选手被评为高官镇“包粽子能手”。


享:品出生活甜滋味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

“吃粽子了啦!”比赛结束后,一盘盘美味的粽子端上桌,选手们和志愿者们在一片喜乐祥和的氛围中,品尝着劳动的果实和生活的甜蜜。

书法家白泓波的书法作品“万水千山粽是情”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写好了!


帮:送出爱心真情


这次比赛一共包出495个粽子,这些粽子全部送给新农村的精准扶贫户和90岁以上的老人。

95岁刘凤金老人,有着62年党龄,他说:“过节了你们还想着我,给我送粽子,真是太感谢了!”

新农村五保户李居仁72岁,智力二级残疾,不会说话。看到第一书记王佩武送来的一大盘粽子,不停点头,用手比划“谢谢”。

56岁的刘长富,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不能干重活,生活全靠妻子刘玉芹照顾。村干部把粽子送到他家后,刘玉芹说,村里让她做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过节也惦记着他们,现在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会更好。

高官镇党委副书记朴洪权说,在端午节,我们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活动,组织全镇村民开展包粽子比赛,就是要激活传统文化的内在强大生命力,让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通过这样的节庆活动,达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的,让文化植根于乡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采写:省直选派驻镇干部 周晓楠

拍摄:王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