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先付订金违约退款”“内部指标保进一本”······每年高考前后,网上总会有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4日公布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详戳:明辨高考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网民也不信谣、不传谣。
这样的提醒很有必要,虽然这些涉及高考的谣言并没有多大新意,有些甚至在十多年前就出现过了,也屡屡被辟谣过了,但是每年的考生和家长却不相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谣言仍旧是“新鲜”的,仍旧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乃至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或者是耽误了正常考试和考生的前程,或者是损失了钱财。
关于涉及高考的各种谣言,首先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网络平台给予打击、遏制、规范和清理,依法追究恶意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让他们付出必要的代价。但是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避免受到谣言的蛊惑则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旦上当受骗,即便公安部门最终侦破了案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是业已造成的损失也未必能够追回。与此同时,一些考生轻信了骗子的谣言,去上了一些“野鸡大学”,最终错过了正规院校的录取,严重损害了自身的利益。
常识是应对网络谣言最好的“处方”,就以涉及高考的各种谣言来说,一些骗子打着“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的名义忽悠考生和家长。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被外泄和被贩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生或家长一旦轻易相信而缴纳了订金或费用,百分之百会上当受骗。
还有一些骗子宣称自己是某知名高校的招生人员,或者是自己在高校有内部关系,能够弄到“定向生”“内部指标”的名额,大肆行骗,向受骗的考生家长收取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的费用,最终考生不但进不了自己心仪的高校,而且还会耽误正常的高考录取工作,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考生和家长应该明白,现在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安心备考、积极迎考、莫信谣言,这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都应该做到,并且应该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