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农村娃享受和城里娃一样有质量的教育
  ——平山区桥头街道中心校采访见闻

  走进平山区桥头街道中心校,足球小将们在7000余平方米的塑胶操场上欢快地踢球,一间间先进的功能教室、实验室、阅览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和完备的教学设施,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小学。

  破旧不堪的平房、荒草丛生的操场、设备短缺的教学环境,是这所“村小”曾经的真实写照。随着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学校兴建了教学楼和食堂,搭建了笼式足球场、标准篮球场,给每间教室铺设地板,每个孩子在教室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储物柜,教学楼各楼层精心设计布置的走廊装饰处处体现着文化底蕴……一系列的投入建设使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村小”成了镇上一处美丽的风景。“我最喜欢学校的‘憩园’了,有芍药花、丁香花、枫树,特别美,我可以在里面看书、诵读。”五年二班学生穆可安萌说道。

  外在的变化并不能涵盖这所“村小”巨变的全部。课堂上,老师把学生作业放在电子白板下角的实物展台上,屏幕上放大显现出作业的彩色画面,孩子们围绕作业中的问题热烈讨论。这种电子白板已经在这所学校各个班级安装应用。据从事了33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梁长梅介绍,以前老师们上课只有一根粉笔、一个黑板擦和一本教案,如今大家人手一台计算机。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发展,优质资源“班班通”让老师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取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取材多样的电教课件,这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丰富,也让村里的孩子们增长了更多的见识。

  如今,桥头街道中心校不仅建起了幼儿园,还设有乡村少年宫。每周二下午,少年宫功能教室里又是一派活跃景象:音乐教室里传出悠扬歌声,“小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就地取材捏泥塑、磨砚台……这些村里娃不仅能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且还通过各种社团、明星评比等活动,学习技艺、展示特长、快乐成长。

  学校越来越好,老师们的心气也高了,干劲更足了。“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做好服务,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有质量的教育。”学校德育主任杨凤阳说。

  记者感言:通过采访中所见所闻,平山区桥头街道中心校的今昔对比,不难发现这所“村小”发生的巨变,而这只是我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教育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希望与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努力,不仅要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学上”,而且力求让每个孩子“上好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实现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

  本报记者 车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