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开发大路和松花湖街交汇处,矗立着一座大型的雕塑。黑色的基座上,一只红色的凤凰,背负着火球,昂首朝向天,展翅欲飞。雕塑《凤凰涅槃》,寓意浴火重生。

图为《凤凰涅槃》雕塑。(铁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走过辉煌,一度彷徨,全力突围,再度崛起。”用这16个字来概括辽宁一路走来的历程,或许再合适不过。

在那个一贫如洗、白手起家的年代,辽宁为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留下数不清的第一:第一辆蒸汽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辽宁无愧为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老大哥”。

当中国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占我国GDP比重不断下降时,辽宁老工业基地也因受到自身体制机制束缚,辉煌不再,亟待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辽宁人以“长子情怀”,创新发展方式,在阵痛中焕发新生。

2018年秋,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两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东北,深刻指出制约发展的“四个短板”,明确提出需要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

以总书记绘就的蓝图为根本遵循,“软”“硬”兼施补短板,爬坡过坎,走出最困难时期,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平稳、有序、健康地进行着。

开拓“软产业”,负起“硬担当”

铁西,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地方,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番号”。

图为中国工业博物馆一角。 (邱宇哲摄)

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完整保留了原沈阳铸造厂的车间厂房。置身其中甚至还能闻到焦炭的味道、仿佛还能听到机器的轰鸣。“许多大国企甚至连车间主任都是由机械工业部任命。1975年,铁西一个区的税收,就已经相当于哈尔滨一个市,更相当于新疆一个自治区。”曾经辉煌的铁西,让致力于研究铁西工业历史的商国华无比自豪。

岁月流转,“机床1970”已成为铁西的恒久记忆,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中法生态城、金谷产业区深刻描摹着今日铁西的风采。

自贸区沈阳片区,一个勇于改革探索的地方,代表着沈阳的未来。

图为在沈阳新松的无人车间里,机器人正在忙碌工作。(邱宇哲摄)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个名叫“庞伯特”的乒乓球发球机器人不仅能够自动发球,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对球速、角度、高度、落点区域进行个性化设置。“庞伯特”背后的沈阳新松,是一家位于自贸区沈阳片区的高新企业,是全球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企业,其产品已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抓住发展机遇期,发挥地区优势,探索产业结构调整,自贸区沈阳片区欣欣向荣。

新邱,一个敢于挑战命运的地方。“变废为宝”,打造“百年赛道城”,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开拓了新路。

“那可是痛入骨髓呀!”。回忆起当年转型发展,老矿工崔景海感触颇深。有人说新邱应该理直气壮的向国家要钱,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新邱人没有选择这条“等、靠、要”的老路。

图为新邱利用废弃矿坑建成的一流赛道。(邱宇哲摄)

一场越野赛,燃情一座城,最“烂”的路成了最刺激的赛场。利用废弃矿坑所形成的地貌修建全国一流赛道,新邱成了。如今,“百年赛道城”已经承接各类汽车赛事几十场。

“如果不是亲自在这里驾车飞驰,还真不敢相信几十米深的废弃矿坑内能修出这么好的赛道!”“这条赛道是全国最好的场地越野赛道之一。宽敞,质量好,能够同时六车齐发,驾驶起来非常刺激。”来过这里参赛的车手,对这里的评价都很高。

读懂一座城市的记忆,才能感受其厚重的历史;读懂一座城市的未来,才能见证其决心和力量。“老大哥”难免有老包袱、老问题、老麻烦,可是所有的“老”又都在为新技术、新思路、新举措提供应用场景。发挥创造性思维,克服资源瓶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新兴服务业等‘软’产业”,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发展中展现了“硬担当”。

赋能“硬产业”,积聚“软实力”

阜新市是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著名的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就坐落在这里。在与其相距不远的新邱区还有一个大矿坑。

新邱区工业开采煤炭历经了121年,留下了5亿立方米的煤矸石和24平方公里的废弃露天矿山。矿区滑坡、塌陷、残煤自燃时有发生,一堆又一堆煤矸石造成严重污染。2018年,中科盛联公司金跃群博士团队第一次到新邱的时候,给出的评价是这里的空气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

图为治理之前的新邱露天矿坑区。(新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海州露天矿坑依靠国家和财政补贴进行治理不同的是,新邱走的是打造“产业先行、政企合作”的矿山生态修复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之路。没有废弃的物,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新邱区委书记赵巍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假如一立方米煤矸石10元钱,5亿立方米就是50亿元,这些钱全部用于矿坑生态修复,将为国家财政节约巨大的资金支出。

固废变资源,资源变资产,把煤矸石“吃干榨尽”,是一条神奇而实用的路。“制坯不用土,烧砖不用煤,造纸不排水,发电靠余热”,新邱创造了循环利用矿山固废的国内先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枯竭型矿山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搞好评估论证,把综合治理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决不能为治理而治理。”“总书记的话给了我们最大的启发和向前走的底气。”新邱区委书记赵巍自信地说。

两年的时间,一闪而过。准备把余生都奉献给新邱的金博士说,“这座‘枯萎’的城市迎来了春天,环境恢复、经济复苏、人才回流,正在朝着即定的目标,稳步前行。”

钢铁行业是多工序、长流程的流程工业。正因如此,钢铁行业拥有着“5G+工业互联网”最丰富和复杂的应用场景。探索“5G+工业互联网”,中国钢铁企业里的老大哥鞍钢集团已经率先迈出了一步。

“3D摸拟动画显示能对生产线所有机组所有设备生产状态实时显示出来,还能显示所有的重要生产和质量数据,给调度管理人员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2019年11月,鞍钢顺利完成了对轨梁分厂的数字化改造。如今,这里每生产一根钢轨,它的物流和信息流都会实时匹配,工艺、质量数据也会在线实时监控。

“5G+智慧钢铁“解决方案

融合了5G、AI、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的“5G+智慧钢铁”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在鞍钢多个产线上,切实解决了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的行业痛点,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人员安全方面效果显著。“通过不同场景的试点,把不同性质的5G+场景应用技术做成熟,为鞍钢实现智能化升级全面提速。” 这是鞍钢集团的宏大愿景。

2020年10月18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再次在沈阳开幕。“辽宁工业基础扎实、高教资源富集、应用场景丰富,发展工业互联网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如是说。

煤矸石被“吃干榨尽”,钢铁产业插上“智造”翅膀,辽宁的老牌“硬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中重焕生机,积聚起带动地方发展的“软实力”。

“软”“硬”兼顾,突破辽西北

辽西北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这里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占到辽宁省40%以上。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辽西北,重点在辽西北,难点也在辽西北。

“种了一山坡,收了一马车;打了一簸箕,煮了一小锅”,一段顺口溜,道出朝阳市喀左县公营子镇南山村村民曾经艰难的生活。2016年易地搬迁后,南山村村民住上了好房子,吃上了自来水,取暖有地热,厕所就在炕边上,特色种植和养殖让钱袋子慢慢鼓起来了。昔日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航拍南山村旧址。(魏青成摄)

航拍南山村新址。(魏青成摄)

“党的政策好啊,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南山村的尹大爷发自肺腑地说。南山村只是一个缩影。2019年,朝阳市97个贫困村销号,4.3万贫困人口脱贫,每个贫困户都有2个以上扶贫项目叠加覆盖。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6.9%下降到0.28%。

“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康庄大道越走越宽。2019年,朝阳市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全口径引进项目754个,开工建设416个,其中京津冀项目222个,朝阳已成为京津冀产业转移重要承接地。

“晒得俺们十年九旱的大太阳,开始给俺们赚钱啦!”把太阳能电池板建在牛棚上,阜新市彰武县老虎村的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棚下,养牛;棚上,发电!收益用于购置母牛发给贫困户,贫困户依靠养牛实现脱贫。“现在,家里的母牛接连繁育,已经有9头牛了,总价值估算在18万元左右。”赵向党掰着手指、算着收益。这种“养殖+发电”的扶贫新模式给老虎村的贫困户带来了新生活。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阜新市实现了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救治“四重保障”全覆盖,同时,采取产业、就业、政策兜底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已脱贫的98510人持续稳定脱贫。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4个、家庭农场83家、美丽乡村17个;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企业减免税费7.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近2万户;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3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2.8%……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阜新转型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滴水见太阳。沈阳、阜新、鞍山、朝阳……每个乡村、每个城市,都在拼“颜值”、比“气质”。

14.8万平方公里黑土地,蜿蜒流淌1300多公里的辽河水,抚育了4300万辽宁儿女。背负着重重压力,挺过经济下行的艰难、转型调整的阵痛,辽宁人重整旗鼓,“振兴列车”正在隆隆前行。

更注重技术创新,更注重改革突破,更注重民生福祉,把“粗”产业做细,新产业做活,老工业基地变新,辽宁的康庄大道上正在展现出更多的迷人风景、动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