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在大石桥市建一镇松树村看到,6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桂英正笑盈盈地给养殖的肉驴添加草料。她告诉记者,2017年她家依靠市扶贫资金帮扶,通过养驴脱了贫。今年,村里新建了香菇大棚,她和老伴儿在大棚劳动,两人纯收入能达1.83万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离王桂英家不远,是松树村建的100栋香菇大棚,几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大棚内采摘香菇并装车外运。在大棚旁边,菌棒生产车间、烘干车间和冷库正在紧张建设,菌棒生产车间年底就能投产,明年就能见到效益。

松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继鹏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几座硼石矿,村民靠采矿和务工,收入还不错。但近年来,矿产资源几近枯竭,加上村子地处山区,土地瘠薄,光靠传统种植业难以为继。全村426户农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2户,如何带领村民和贫困户走出贫困,成为村“两委”成员必须解答的一道难题。

通过市场调研,并结合本村气候特点,松树村决定发展香菇种植和加工产业。今年,村里新建了100栋大棚,4月下旬开始产菇,到目前,香菇销售额已达120万元。每天,在大棚劳动的村民都在25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参加大棚劳动收入可观。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也能获得700元至900元的分红。尽管资源枯竭、土地贫瘠,但松树村村民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