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一则新闻报道让人心痛。当天下午2时30分许,在沈阳市富民桥浑河冰面上行走的一名儿童和一名女士突然落入水中,在岸边的冬泳爱好者脱掉衣服跑到河中央跳入水中,托举了两次把孩子救了上来,消防救援人员赶到后把落水女子救出水面,120急救人员确认女子已无生命体征。被抢救上来的儿童不断地呼喊着“妈妈,妈妈……”
无独有偶,1月10日上午11时许,安徽省太和县马集镇一个6岁男孩在冰面上玩耍时突然掉进冰窟窿,闻讯而来的爸爸救人时也不慎落入水中,由于体力不支,无法带着孩子脱困。经众人破冰救援,才脱离险境。
去年11月22日下午3时许,沈阳市于洪区沙岭一小区,一名少年和伙伴在湖边冰上玩耍,冰面破裂,少年坠入水中,一名老人跑过来相救,最终两人不幸身亡……
市红十字阳光救援队队长王利荣告诉记者,每年因为在冰面上玩耍或者在冰面上穿行导致溺亡事件频频发生,但是却依旧屡禁不止。在我市的太子河流域,每逢冬季都会发生因在河面穿行或玩耍而导致溺水甚至溺亡的事件。那么,冬天如果不幸掉进冰窟窿,该怎么自救?
现场调查:河面穿行、玩耍者不断
1月18日中午,记者在太子河附近看到,三三两两的市民为了抄近道从冰面上穿行而过,还有在冰面上玩耍的儿童和家长。在太子城河段下游,还有几位“钓友”在河面上凿开小洞,正在垂钓。
对于冰面上是否安全,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家住在太子城附近的张先生表示,自己家住在附近,每到冬季,待水面结冰后,经常会带孩子到冰面上玩耍,还自制了小爬犁,而对于冰面是否安全,张先生表示,“看到很多人都在冰面上玩耍,觉得应该没事,而且自己都是在‘三九’天左右带孩子出来玩,应该问题不大。”正在河面上行走的一名60多岁的阿姨则告诉记者,每天从河面上穿行一小段,可以节省十多分钟回家的路程,而且看见很多人都在河面上玩耍,觉得应该也不会有问题。
家住小华山附近的居民杨女士每天看到很多市民在冰面上穿行、玩耍,她表示十分担忧,怕冰面破裂而带来危险。杨女士说:“几年前我就看到过有人掉入冰窟窿里没救上来,所以每每看到这种情况我也会尽量提醒他们不到冰面上行走,大多数人还是听劝的。”
防患未然:出现危险如何自救?如何他救?
市红十字阳光救援队队长王利荣告诉记者,每年的3月份和12月份,是冰面上最容易出危险的时候,出事故也基本集中在这个时间。这两个时间段,冰面还未完全“结实”,所以容易产生危险。今年由于气候原因,三九也不是那么寒冷,所以,一二月份这样的危险也依旧存在。
王利荣介绍,虽然近年来我市市民意识不断提高,但是河面穿行和玩耍的现象已经成为“顽疾”。现在救援队有8位有冬泳和营救经验的队员,配备水域救援抛射器,每天都会在太子河流域进行巡逻,发现危险会立即抛射救援绳索和救生漂实施救援并及时报警。同时,队内还会定期对队员进行救护培训和模拟操练,走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园、广场举行公益救护和自救宣传。王利荣说,虽然河水上冻,冰面看着很厚,但是河中心位置也可能存在没有冻实的情况,另外由于钓鱼留下的冰窟也可能导致冰面开裂,从而产生危险,所以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避免在河面上穿行或玩耍。
王利荣表示,如果一旦落入冰窟,应该想办法自救,首先不要惊慌,立即抓住未破裂的冰面,大声呼救,不要乱扑乱打,同时像踏脚踏车那样踩水助浮,使身体上浮,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同时尽量让身体靠近较厚冰面边缘,双手浮在冰面上,双足打水,使身体上浮,全身呈俯卧姿势,然后双臂向前伸展,增加全身接触冰面的面积,缓慢爬行,使身体逐渐远离冰窟。与此同时,离开冰窟窿后,切忌不要立即站立,要卧在冰面上,缓慢爬行到岸边再上岸,以防冰面再次破裂。
那么,看到有人掉入冰窟应该如何施救呢?首先王利荣提醒,没有冬泳救援技能,千万不可贸然跳水救人,当发现有人落入冰窟时首先大声呼救,寻求帮助,随后将身边的救生圈、木棍、绳子等物抛给溺水者,并趴在岸边拖拉溺水者,同时及时拨打119、110、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侥幸心理要不得
“冰窟吞人”事件每年都在上演,每个“冰窟吞人”新闻的背后,都伴随着家庭的破碎和亲人的眼泪,但是沉痛的教训过后,悲剧故事依旧不断上演,既然有前车之鉴,那为何还有人“顶风而上”?
究其根本,无非在于“无所谓”和“无所畏”。无所谓是一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抱着与我无关的态度,把危险置之度外。无所畏则是不知道危险的存在,而无所畏惧。多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宣传横幅、新闻播报、加强监管,多种手段多管齐下,但是依然有人选择漠视处之,笔者认为,针对此种现象,更需要软硬兼施,多措并举加大力度进行综合整治。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形成积极有效的警示作用,同时要做好安全宣传和安全管理工作,让安全防范意识真正地深入人心,让安全知识做到耳熟能详,让百姓切实认识到问题的危险性。同时,社会公众也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了解危险、认识危险,并将侥幸心理的火苗熄灭在“数九寒天”中。(白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