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辽宁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护”起来、“用”起来,综合运用澄清正名、容错纠错、跟踪帮助机制,打消一些干部亲近企业却怕说不清的顾虑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求稳心态,给光明磊落的真干事者吃下“定心丸”。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首先要拎得清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的边界,纠正“亲而逾矩不清、清而疏远不亲”的怪论。辽宁很多城市列出政务服务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晰政商交往的界限和底线。如沈阳市推动“万人进万企”活动,鼓励广大干部走进企业,与企业家打交道,现场解决企业烦心事。做到施以援手暖如火,功成身退淡如水。

  为什么营商环境日益改善,部分企业仍“安全感”不足?政商关系“亲切度”不够,不是审批事项减少这么简单。从有关反馈来看,企业最怕的就是不公正执法。政务阳光,公平正义,如同营商环境中清洁的水和空气。清洁需要“过滤装置”。辽宁法院系统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推动实现“三个不用找关系”等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越来越多的执法部门对企业全面实行包容审慎、轻微违法整改免罚制度,让企业感受“有温度的执法”。

  有交集而不交换,有交往而不交易。怎样提高政商关系的“清洁度”?把权力晾晒在阳光下运行,监督重点盯防腐败“多发地带”。比如建筑工程招投标,大连市改进招投标方式,变“评条件”为“评结果”,将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由价格竞争引向质量竞争,显著增强了政府采购的科学性、精准性。另外,引入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和第三方民意评价机制,将征地批地、收费检查等涉企政务公开上网透明审核,同时纳入人大和纪委监督,从而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的“清洁度”。

  “清”上加“亲”才是好关系。两方面都硬起来,才能近者悦远者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孙潜彤)